格林斯潘出任美國聯儲局主席長達十八年,對全球經濟呼風喚雨,有人稱許他把美國經濟帶向全球,體現美國在全球化的龐大影響力,但也有人批評格林斯潘卸任後,將留下一個弱不禁風的經濟大泡沫。
有學者認為格老任內最顯著功績是放眼全球經濟,令美國在經濟上不再獨善其身,而兼善天下。這一點,在他處理一九九七年橫掃亞洲、東歐等多個新興市場的金融危機時可以反映。
拯救地球三人組
那場金融風暴,香港也受重創。不過,美國在那時是得益者,絲亳無損,格老主導的聯儲局仍着眼於國內,而美國經濟發展依然迅速,接近全民就業。到了1998年9月,亞洲金融危機形勢嚴竣,格林斯潘決定改變作風,他在一篇演說中提到美國不要再只為全球經濟體系中的「繁榮綠洲」,而應着眼世界,接下來就是他出手的時候──在十周內減息三次。格林斯潘幾句話,使出幾招,給各國派了定心丸。1999年,《時代周刊》曾稱許格老、當時美國財長魯賓、魯賓的副手薩默斯為「拯救地球三人組」。
格老的支持者認為,98年底這四個月充份彰顯了他整個任期的德政。他們說,格老在在顯出對市場機制了解和信任,也反映他包容全球化,更懂得隨機應變的「執生」之道。
有「日圓之父」之稱的日本大藏省前顧問神原英資說,格林斯潘在任內為美國經濟帶來「結構性巨變」。
不過,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施蒂格利茨(Stiglitz)指格林斯潘的政策,是全球經濟不平衡的罪魁禍首。施蒂格利茨指格老2001支持美國「不必要而無效」的向富人減稅政策,並以減息輔助政策推行,導致近年美國儲蓄崩潰。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