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愈來愈多企業認為,目前具備條件把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並打算在未來數月進一步調高售價。然而,企業對於增聘員工和加薪反而較先前審慎。分析員指出,工商界趨向加價,意味通脹將加劇,聯邦儲備局將有理據繼續收緊銀根。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國家商業經濟協會(NABE)對101家會員公司進行的調查發現,四成企業在第3季提高售價,而減價的公司只有2%;換言之,價格指數升至38(即加價的企業與減價企業之比率差距),是有關調查在24年來第2高水平。
颶風對商界影響微
當地公司愈益相信消費者較前更接受加價,46%企業更計劃在未來3個月調高價格,僅4%公司打算減價。
NABE的原材料成本指數從次季的54,升至上季的63,創1年新高。73%經濟師預測原料價格會在未來3個月上漲,比率高過7月份調查所得的58%。
有份撰寫報告的Eaton經濟師米爾表示,調查明顯帶出通脹升溫的信息,但考慮到通脹趨升、風災及利率向上等因素,經濟學者仍預期美國經濟會擴張約3%,故增長前景並非太差。問卷特別問到「卡特里娜」與「麗塔」兩股颶風對商界的衝擊,大部份企業回應指營業額和毛利未受顯著影響。
一些經濟師表示,報告反映美國經濟克服風災的打擊,聯儲局應會繼續加息,防範通脹加劇。彭博資訊一項調查發現,現處3.75厘的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到今年底將攀上4.25厘。
對增聘員工審慎
儘管美國上季就業市道穩健,但打算在未來半年招聘新員工的受訪企業比率,由7月的42%降至現時的29%;計劃削減職位的公司達11%,高過前季的5%。此外,工資上升力度亦見減弱,薪酬指數從38跌見31。
米爾說,就業市場顯然是較弱的一環,部份公司仍憂慮風災的後遺症,以及通脹與利率趨升產生的不明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