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貞本來以路演或展銷場出售廠家出口的手表,同時亦在位於工業大廈的寫字樓內直銷,因而累積了一班會員,不過她總嫌手表市場去貨慢流量低,因此當有廠商表示可以供應出口時裝時,她即改行時裝為主線,成立子公司「永昇時尚坊」,並以特許經營開拓銷售點,發展另一盤生意。
永昇集團執行董事蘇淑貞解釋,基於自己對時裝亦有興趣,其市場轉變迅速,相比起手表市場變化較多,加上跟廠家有聯繫取得貨源,亦因銷售手表而累積了一班批發及零售顧客,因此於2001年「轉型」時沒有太大困難。
蘇淑貞每周2次會到內地廠房揀貨,她指出,出售的時裝是從多間出口製衣廠入貨,「每間廠都會有貨尾,或是次貨,而所謂次貨,不全是指有損壞,很多時只是款式、物料或車工上未達客戶要求而沒有出口,廠方亦要為這些存貨找出路。」
只揀大路上班款
於是她搜集這類貨品,將本來亦是手表展銷場的辦公室,改為女裝服飾展銷場,她坦言:「現有20多間廠家供應,他們都對產品的出口地及品牌保密。」因此其出售的貨品中會否找到大牌子的貨式,就看顧客的運氣和眼光。
永昇集團的寫字樓設於港島區工業大廈內,一般街客不會到訪,蘇淑貞慶幸同一樓層有一所舞蹈教室,令其吸納到一班學跳舞的太太,加上由熟客介紹而來的,以及附近的上班一族,因此,貨品中以時興的乾濕褸及上班用的套裝銷量最穩定,她說:「平時都有翻看時裝雜誌,掌握潮流走勢,但入貨時只會揀較大路、容易穿着及方便上班的款式。」
蘇淑貞認為,現時的消費者愛買靚衫,卻又不捨得花錢,出口廠貨正好迎合市場,所以定價不能太高,其產品由數十至千多元都有,會員買二送一,「時裝的毛利較少,交易銀碼較細,不過由於交易頻繁,故資金流動較快。」
時裝利少交易快
她認為銷售時裝每季要轉款,不及手表一年才出新款一次,因此客流量、資金及貨品的變動都較快,「我作為買手,揀選的貨品不時有顧客欣賞,滿足感更大。」
然而對永昇集團來說,零售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去年初蘇淑貞決定開拓特許經營,她認為:「自己設店做零售要花較多時間,故寧願以此方式省卻管理、人手及時間,加上很多人有興趣創業,卻沒有經驗無從入手,而我們有經驗,代表對方跟業主傾租約也較易成功。」
10多萬元可開店
加盟商的店名一律名為「永昇時尚坊」,店面裝潢劃一,約2、3百呎的小店裝修連首次入貨約6萬元;4、5百呎舖則需8至10萬元,由於永昇集團同時有批發客,為免出現惡性競爭,零售的定價都必須介乎來貨價的1至2倍。
現時,永昇集團的營業額7成來自時裝,餘下3成才是手表,時裝的零售加上特許經營,與批發的比例各半,她說:「部份手表零售商來入貨見我們引入時裝,他們也賣起時裝來,亦有新吸納的零售商來要批發。」
記者:葉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