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望:短期14300-14500徘徊

遠觀近望:短期14300-14500徘徊

經過上周大幅波動後,本周美股焦點仍在企業業績之上,數隻重磅股如微軟、德州儀器、默克藥廠等,將於本周陸續公布第3季業績。除此之外,多項經濟數據亦將影響投資氣氛,當中包括消費者信心指數及消費者情緒指數,最重要的則為周五公布的GDP數據,因數據將顯示兩次颶風為美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在觀望氣氛影響下,美股表現會持續反覆。
港股上周五反彈後,又再重現跌勢,然而下試14322點低位後回穩上14402點收,顯示14300點水平仍有支持。除非外圍出現較大跌勢,否則此水平短期內可以保持得住。恒指昨日下跌85點,成交萎縮至162億元,跌市成交減少,是屬較正面的反應,預期短期內會繼續於14300點至14500點之間窄幅徘徊。
建行(939)將於本周四掛牌上巿,有巿場人士認為,認購建行被凍結的逾1300億元將被解封,屆時將對大巿帶來支持,並對緊隨上巿的新股有利。但筆者則認為,即使建行上巿後會有大量資金鬆縛,但當中不少是來自孖展部份,現時大巿未嘗言穩,故即使這些資金被釋放,亦未必急於重新流入港股、特別是新股巿場。
近日新股表現參差,較佳的寥寥可數,內地最大針織服裝生產商申洲更傳因招股定價與基金談不攏而最終擱置上巿。
其實新股上市後的表現不濟,亦與定價過高有一定關係。公司上市目的是集資,當然定價愈高,集資所得來的金額亦會愈多,這亦是無可厚非的。但新公司在港上市,管理層應多聆聽保薦人在定價方面的意見,因為他們有較佳的認識和經驗,使公司能籌得資金時,上市後亦能被投資者所認同,達至雙贏局面。如果管理層堅持把招股定價定得太高,不理保薦人意見,即使股份最終能夠上巿,上巿後亦難有好表現。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連敬涵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

作者連敬涵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