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上周《南華早報》引述美國證監會主席ChristopherCox,指中國建設銀行(939)沒有申請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NYSE)上市,主因是建行不能達到NYSE的監管要求云云(Itcouldn'tmeettheNYSEregulatoryrequirements),而建行的宣傳負責人柴翔則反駁,指Cox的言論沒有客觀依據。
筆者感到美國證監會主席Cox的言論,真有點「五十步笑百步」。筆者在北美居住了一段頗長時間,早年一向對美國的監管制度有一定信心,但自從Enron及WorldCom事件後,筆者對美國監管制度之信心已大打折扣。
較為近期的事件莫過於Refco。Refco剛在今年8月11日才於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至今僅兩個多月而已,便已出事了,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Refco在10月17日已申請破產(Fileforbankruptcy)。
由此可見,即使公司符合美國有關方面的上市要求,但並非甚麼優質公司的標誌,因為這些上市公司也一樣有可能在上市數月後出現問題。
筆者一時記不起,本港可有上市公司在上市後兩個月便申請破產。有空時定要向港交所(388)的大員請教。
另一方面,據聞自早年某人壽保險公司在美國上市後,曾一度被美國有關方面調查,並引起一些訴訟事項,隨後為免麻煩,不少內地企業已減少到美國上市。反正它們可透過機構投資者及國際配售等途徑,一樣可籌集到需要的資金及找到該些投資者,到不到美國上市也問題不大。
美國大戶減持油股
據一些從事CorporateFinance的朋友指出,美國的公司上市是採用DisclosureSystem,本港的上市模式則是以RiskMeritSystem,再加上美國的律師有ContingencyFees的收費模式,故在美國上市相對較容易引起訴訟。
筆者並不太關心建行不在美國上市的原因,反而筆者較關注美國證監主席Cox表示關注建行的財務報告、管理及貸款質素等問題(……expressedconcernsaboutthebank'sbalancesheet,itmanagementandthequalityofitsloans),相信他的地位應不會「無的放矢」,看來投資內地銀行股,還是不要太過「重注」。
最後,上周美國有關方面報道,巨型石油股Exxon,出現大手沽售(BlockTrade)的情況,市場猜測是機構投資者正在減持石油類股份的迹象。以此推測,筆者估計類似的減持行動也可能或已經出現在中國石油(857)身上。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盈富基金(2800)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