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朋友打噴嚏,順手抓來紙巾擦鼻子,即用即棄既方便又衞生,但此習慣卻令香港變成「紙巾之都」。環保觸覺的調查顯示,近三成受訪的小學高年級學生每天使用逾五張紙巾,若三成人口有此習慣,每天將浪費二十噸紙巾,足夠鋪滿三十五個標準足球場,每月就有一萬棵樹因而白白犧牲;該團體並指,買報紙送紙巾的銷售模式間接助長此風。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昨日稱,若適當使用手巾,衞生程度絕不下於使用紙巾。
該團體於上月及本月合共訪問了五千四百一十名小學生,分為兩組,小一至小四共三千五百八十八人,小五至小六共一千八百二十二人。結果發現,約五成六小學生有使用手帕的習慣。但兩成七高年級學生每天使用逾五張紙巾抹面、抹手及抹汗;喜歡用紙巾的高年級學生中,八成三覺得手帕不衞生或「污糟」;一成八人稱,因為「家裏有很多紙巾」,所以使用紙巾。
馬頭涌官立小學的四年級生林藝珊說,自小即養成以手巾代替紙巾的習慣,班裏最要好的同學都有使用手巾的習慣,「我鍾意手巾仔,因為啲圖案好cute(可愛)。用紙巾就要斬好多樹,(唔斬樹)空氣都會清新啲。」
醫生:應帶兩條手巾
勞永樂解釋若手巾並非共用、經常清潔及用後洗手,小孩感染傳染病的風險不會提高。惟眼睛對傳染病較敏感,因此平常應帶備兩條手巾,一條用作抹眼,另一則用作抹身體其他部位,否則會增加患上紅眼症、腸病毒等機會。手巾以質地柔軟及吸水力強為佳,棉質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