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看見李嘉齡的時候,就會看見李媽媽。Colleen四歲開始學琴,是父母發掘了她的音樂天才。年紀小小的嘉齡一天不彈琴就會茶飯不思,媽媽有時反而要勸她不要過份沉迷。愛女在華沙苦戰一個月,媽媽就伴隨左右,照顧起居飲食。
李家並非音樂世家
「多謝!多謝!多謝!」記者致電波蘭,向身在華沙的李嘉齡與李媽媽道賀,李媽媽一連說了三句多謝。她說:「我唔識得音樂,冇諗過Colleen會攞乜獎,但係我知道佢已經發揮最佳水準,得唔得獎,我都戥佢高興。」爸爸李子明則留在香港默默為女兒打氣。比賽當晚,他緊張地準時坐在電腦前,凌晨二時上網觀看比賽直播。
李家並非音樂世家,父母卻很快就發掘出愛女的音樂天份。李媽媽說,她們從來沒有刻意栽培Colleen做音樂家,小時候讓她彈琴,不過是給她培養一些興趣。Colleen四歲開始學琴,啟蒙老師陳柏賜驚覺這位小女孩天才非凡,建議父母悉心栽培,於是七歲就讓Colleen入讀香港演藝學院,接受正規的鋼琴訓練。
李嘉齡從此對鋼琴愛不釋手,她也承認自己到達了沉迷的程度,「今日唔畀我掂個琴,我就會唔安樂。唔止係習慣嘅問題,我需要每日都有進步,每日都諗新嘅方法,然後試下。彈琴畀到我不斷進步嘅滿足感,好刺激。」
失去一般孩子童真
從初賽到決賽,蕭邦鋼琴大賽三個階段整整耗時一個月,是琴藝的競技,也是體能的挑戰。李媽媽說,愛女從來沒有因為太過緊張而睡不好,因為她要不停練習,很疲倦。從第二階段起,李媽媽就飛往華沙陪伴女兒,有時跟她閒聊,給她減壓,並照顧她的起居飲食,為她加油。
成功總是有所犧牲的,李媽媽說,小時候的Colleen為了學琴,失去了一般小孩子的童真,「其他小朋友吃喝玩樂嘅時間,佢就去咗練琴。」現時亭亭玉立的Colleen沒有拍拖,她說這時候事業比較重要,而且也未遇上理想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