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繼續受到加息陰影和外圍股市的影響而偏軟,恒指上周三再大跌224點,收報14372,成交達197億元,至周五始有反彈。雖然大市氣氛仍然比較差,但技術上在14100至14300點之間應有強大的支持,投資者不妨在現水平開始吸納優質股份或基金,以迎接年尾的升浪。
其實以05年的公司盈利水平計算,港股的PE只是15倍,距22倍的高位尚遠,因此有理由相信恒指在15500點暫時見頂,應屬健康的調整,絕不是港股牛去熊來的先兆。
事實上,本港的基本因素不但沒有變差,相反仍有所改善:政府統計處剛公布香港6至8月的失業率由上季的5.7%下降到5.5%,就業不足率也由2.7%降到2.6%,而全港就業人數則升上339萬人的歷史新高!另一方面,中港經濟趨於融合,也為兩地創造了愈來愈多的商機和就業職位,創造雙贏的局面。CEPA第三波將在明年1月實施,屆時會再多261項貨品可享零關稅優惠入口內地,預料紡織、成衣、鐘表及服務行業受惠最多。相信有此優惠,外資將會增加到港開公司和設廠,以便佔據有利的「灘頭陣地」,進軍中國市場。
兩項潛在危機要留意
雙人太空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和回收,不但顯示了我國航天科技的進步,同時也是中國綜合國力正在提升的一種展示,香港繼續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肯定有運行。
不過,香港也不是全無危機的,在曾特首主政之下,本港的政府運作已重返港英時代的模式,經濟方面也有走回97前依靠地產價格上升刺激的老路這種趨勢,但是否仍行得通,就沒有人敢寫包單了。董特首先前的數碼港、中藥港等種種宏圖大計,雖然全部變了「大隻講」,但他認為香港需要求變,為今後的經濟發展尋求出路的看法仍是有見地的。因此,如何使到香港的產業真正成功轉型,才是令本地經濟免於「乾塘」的長治久安之計。
再看另一個影響港股的因素加息問題,這又不能不看美國通脹會否失控。近期美國核心CPI僅上升0.1%,低於預期,在近年能源價格飛升的情況下,這種通脹並沒有按比例上升的現象似乎有點不正常;不過,有來自「世界工廠」中國的大量廉價貨品源源不絕的供應下,歐美的物價以至工人工資的升幅相信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擔心加息幅度超出預期而令近期各地股市大跌,很可能是投資者過慮了。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