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法拉利(跑車),是想讓人們看到,外國人玩得起的汽車,如今我們中國人也玩得起!」九三年的某個下午,一輛耀眼、火紅色的法拉利,在警車引導下,招搖過市,破格地獲准環繞天安門廣場兩周,然後直駛當時的皇家禁地─天壇,漸漸停在祈年殿旁一方的紫紅地氈上。此時,法拉利的代表捧着巨大的車匙走到車旁,此刻,在場的嘉賓和傳媒才驚訝的發現,車主竟是北京的富豪李曉華。
中國首位擁法拉利車主
身家近二億元人民幣的李曉華,真正令他出盡風頭的不是甚麼捐款行為,而是他當上中國首位擁有法拉利跑車車主的輝煌時刻。話說,年產不過三千輛、亞太地區年銷售配額不過三十輛的法拉利,九三年初決定為中國趕製一輛引擎可使用含鉛汽油的385ST型跑車,定價為十三萬四千八百八十八元美金,按當時的滙率計算,車價約為七十八萬元人民幣。
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的富豪多屬爆發戶型,與歐美富豪相比,中國富豪似乎更追求個人「享受奢侈」,而歐美富豪多追求「人生奢侈」,這是個人富貴生活價值的體現。但旅美學者薛湧稱,在中國的先富階層中,只有財富意義上的富豪,缺乏文化意義上的富豪。在美國,談及富人,很少談到他們住什麼房子、怎樣花錢,而是這些人都捐了什麼。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