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五」政改報告書,立法會增十席,五席由區議會互選,五席直選,最初親中陣營還在嚕囌,指為「小彭定康政改方案」,企圖挑撥「中曾感情」,後來眼見中央主人的臉色異常堅毅,也紛紛收口,改為表態支持。
剩下民主派,還堅持「許五方案」並無「普選時間表」。然而,所謂普選時間表,為何要由曾許來開呢?特區這家「麻雀館」,持牌人是胡錦濤,註冊公司登記是中共,曾許只是正副經理,顧客要求改例,經理只能打電話問遠在旺角骨場正在揼骨的老闆,老闆不作聲,經理如何應承?
「普選時間表」既然「許五方案」中沒有,民主派為何不能自己提出反建議?普選的「大時間表」先不論,但取消區議會委任制的「小時間表」,民主派也可以在諮詢期內提出。只要區議會在一個合理的將來明確取消委任制,則民主派向選民有所交代,「許五方案」即可由民主派支持接受。
「小時間表」有了,再講「大時間表」。區議會取消委任制,對中方畢竟是小事,但全港普選特首,香港立法會七十席全直選,在中共的眼裏卻是大事。民主派當然不必事事依從中方的心意,但特首普選不提時間表,改為「爭取」和「訴求」,定為二○一二年,聯同在直選中一樣舔嚐過甜頭的民建聯和自由黨,一起責成曾蔭權在時機成熟時代表香港向中國政府傳達爭取,這一樣可以從長計議,有可能做得到。
除非武裝革命,否則政治必須妥協。「普選時間表」為甚麼要曾許來界定?除了「○七○八」的雙普選已經「七零八落」而無望,只有期諸「二○一二」,這一點為甚麼不由泛民主派主動開口,並挑戰民建聯、自由黨附從?把他們今天的立場,白紙黑字,定為文件,則民主派又可以多領一次風騷?
民主派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新棋局,最後只成為中南海略施小計的手下敗將。胡錦濤和曾慶紅敢於起用「港英餘孽」治港而不是工農兵的傳統親中愛國勢力「執政」,把香港的政經權力核心,在地理上,仍然定在中環、馬會、文華酒店、香港會所這一塊,而不是北角、新光戲院、敦煌酒樓和福建同鄉會的那一攤,本身就是「變」。民主派若無法以變應變,以變促變,突破一貫的僵化思維,不但會阻撓了香港真正的民主發展,以民主的虛無口號之名,必將台上的曾蔭權、許仕仁、黃仁龍、夏佳理等這個新格局一起陰乾。
陰乾了,民主派甚麼也撈不到,那麼誰最有利,何人得益?「二○一一年取消區議會委任制」,「爭取二○一二年普選」,是左中右各方勢力的利益交合點,至於工商界意願是另一個問題。政治不是書生的行業,也不是笨蛋能做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