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旅行,除了吃,沒甚麼事可做。在酒店CheckIn後,第一時間到「吉士」吃海蜇頭和鹹雞。飯後,聽朋友介紹,往李亞鵬開的酒吧「VIPRoom」走走。大廳內人頭湧湧,音樂吵耳得很,站了五分鐘,仍未有侍應生過來招待,更好,本來就不想多留,當免費觀光。
時間尚早,去哪兒好?復興公園?免了,上海美女多不過是謬傳,回酒店看電視好了。拿着遙控器亂按一通,按到湖南電視,被一把醇厚的嗓子點了穴。參賽者叫張靚穎,節目叫《超級女聲》,啊,略有所聞。比賽在個多月前結束,重播的是五強的個人特輯。張靚穎的唱功不亞於香港任何一位流行女歌手,以為她一定問鼎,原來不然。張的特輯播完,再播另一名叫周筆暢的,結果我看至清晨,而且在接下來的兩個上海之夜,我都在電視前度過。
別為我惋惜,因為《超》好看,難怪累積收看人數以億計。歌唱比賽不是甚麼新鮮事,為何《超》在內地可以這麼火?還不是因為一個「女」字。看女性鬥爭原來格外好看,《大長今》如是,《超女》亦然。另外就是節目的追看性,觀眾每周伴隨參賽者過關,繼而目擊一個個參賽者被PK(淘汰),在不知不覺間培養了感情。反觀香港,曾經哄動的《新秀》早已名存實亡,節目run-down如落雨收柴,只懂濃縮怎會是出路?《殘酷一叮》呢?理論上也有追看性,不過對住一班騎呢怪,好難發生感情。超女們呢?有唱功,有形象,有專訪,有故事,有粉絲助威,觀眾想唔投入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