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學巨匠巴金病逝後,中國最敢言報章《南方都市報》昨衝擊內地政治禁區,刊登讀者要求設立文革博物館的信函。短短五百字的信簡,血淋淋地揭露文革時一些地區挖肝取心等殘暴殺人手段,狠批文革博物館未能落成,是整個中國民族的遺憾,高呼建文革博物館才是對巴金的最好紀念。信函無疑為籌建中國官方忌諱的文革博物館,發出民眾的良心呼喊。
發表在《南方都市報》署名信函,題為《建文革博物館是對巴金最好的紀念》,全文僅五百一十多字,並放在時事評論版下半版的不顯眼位置,但行文簡潔,措辭大膽。
「挖肝取心殺害幾萬人」
文章指摘中國官方隱瞞文革歷史,「能掩則掩,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令巴金籌建文革博物館的願望落空,形容這不僅是巴金個人的遺憾,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遺憾。文章暗批中國政府清洗集體記憶,背叛民族歷史:「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不讓後人知道過去則是雙重背叛。」
文章隨後筆鋒一轉,揭露文革一段鮮人為知的血腥秘史:「誰能想到,在『要文鬥不要武鬥』文革期間,在西南某省,居然用諸如挖肝取心、活割生殖器烹食等野蠻殘暴的手段,殺害了幾萬無辜者,令人毛骨悚然。如果沒有足夠的物證和史料,對於生活在今天的人們而言,這些都是難以相信的,就像一些日本人難以相信其祖輩在侵華戰爭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一樣。」
這篇文章經互聯網轉載後,民眾反應熱烈。有人留言:「真的想紀念巴金的話,請建立一個文革博物館。」也有人留言:「應當建立文革博物館,讓後人銘記血的教訓。」
明年是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發動文革四十周年,當局對文革中大屠殺的忌諱不亞於八九年「六四」事件。而四川、江蘇、廣東汕頭、深圳等地都有民間人士建立或籌建文革博物館。有「文革收藏第一人」稱號的四川省政協委員樊建川,在巴金逝世後,亦計劃斥資數千萬人民幣,興建一座具有博物館雛形的文革藝術品陳列館,公開三十多萬件個人的文革收藏品。
「讓後人銘記血的教訓」
樊建川表示,由於官方權威史料不足,他惟有先建陳列館,希望後人銘記該段歷史,從中吸取教訓,不重蹈覆轍。
廣州《信息時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