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京華》歷史照片珍藏展(中央圖書館),展示老北京故夢,分了五個主題:「春明舊貌」、「古都生活」、「燕京風俗」、「九門人物」、「都門雜憶」。好些老照片在其他冊籍見過,亦有衣食住行娛樂風俗,是首開眼界的。當中古樸、絢麗、有趣—而且,不會過時。
我們日常走過生鮮蔬果市場,總見貨品鮮妍亮麗,水珠泛着誘人艷光:紅的特別紅,綠的特別綠,因為攤販不忘每隔一陣灑水保持濕潤光澤。在二三十年代,這叫做「上水」。
舊京生活一般依靠井水,住戶向大街小巷的「井窩子」包月買水。水分「甜水」、「苦水」、「二性子水」三種,價格各有不同。井主僱用工人每天推木製獨輪車,把水運送至住戶,倒在廚房的大水缸中備用。當時無自來水(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才有),井水又得花錢,所以蔬菜小販每天早上到城邊菜市場進貨後,入城售賣前,先到河邊,把菜放在河水裏浸透,以提高賣相,綠油油,亮晶晶。這「上水」動作,今日未變—現代女人為肌膚「保濕」,亦同一原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