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署計劃動用六十三億元,在未來五年主動為全港約一百五十個公共屋邨共六十多萬個公屋單位進行勘察及維修,以改善單位質素及延長其「壽命」。房署已成立一支逾一百六十人的「家居維修大使」隊伍,跟進有問題單位。房署表示,若證實租戶損毀了單位內的設施,租戶須負責出錢維修;房署考慮為拒絕維修單位的租戶先進行維修,再向其追討維修費。 記者:馮永堅
房署過往曾推出「周全保養計劃」及「適時保養計劃」,改善公屋質素,但只能改善公屋的外表,加上部份租戶因怕麻煩而不通知房署單位內的失修情況,令部份公屋單位變得「溶溶爛爛」,因此房署今次推出「全方位維修計劃」,主動為租戶檢查單位。
每年勘察30屋邨
該署副署長劉啟雄昨在簡報會承認,房署過往推出的保養計劃未能改善單位內的失修情況,故委聘家居維修大使,向租戶提供檢查及安排維修等一站式服務,務求修妥有問題單位。
劉啟雄稱,維修大使會先勘察樓齡屆乎二十八至四十年的屋邨樓宇,估計每年可勘察三十個屋邨,五年內完成勘察全港所有公屋單位。為配合維修工作,房署會成立「特殊維修項目」專責隊伍及設立維修熱線,全程跟進直至完工。
租戶須付維修費
劉稱,按屋邨清潔扣分制,家居維修大使有權進入單位作勘察,若租戶拒絕會被扣七分,房署若證實單位的損毀是由租戶造成,如廁所滲水或門框損壞,租戶須自行維修;若不履行維修責任,房署會先替租戶維修,再追討維修費。
房署又會加強對物業管理公司及維修承辦商管理和監察,包括提供支援性指引及培訓。
房委會委員王坤贊成房署推行新維修計劃,認為可改善單位內失修情況。但他指家居維修大使勘察較殘舊的屋邨時,未必能分辨單位的失修或損毀是否由租戶造成,令租戶可能「畀多咗錢」維修。
增視障人士設施
此外,房署將為近四萬公屋視障居民耗資一億一千多萬元,於全港屋邨加裝引路徑、升降機「報樓層」發聲系統,以及在升降機及信箱加裝點字等。各項建議會在下周二房委會公開會議討論,若委員支持通過,房署於明年一月一日開始勘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