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下班回家後,躺在梳化上看電視,或繼續與電腦為伴,上網娛樂一番,是大部份上班族的指定動作。醫院管理局的調查發現,逾四成受訪港人會因上網、看電視及玩樂而捱更抵夜,這種不健康的生活行為間接縮短睡眠及運動時間。調查又顯示,運動及睡眠不足的港人分別佔八成及三成。此外,七成七人每天只喝水少於八杯,有專家指清水不可以甜飲代替,否則糖份攝取量過高之餘,更會抽走細胞原有的水份。 記者:白琳
醫管局轄下的《健康創繁榮》調研小組由○○年起進行健康推廣運動,過去五年向一萬三千多名成年港人進行訪問及健康測試,就其心理健康、運動量及飲食習慣三方面進行調查。
睡眠時間因人而異
調查顯示,四成半受訪市民生活上面對嚴重壓力,主要來自工作及經濟狀況;當中有三成人出現精神難以集中、情緒波動等心理健康失衡的情況。
該小組主席陳麗雲指出,睡眠不足會令心理健康的失衡惡化,嚴重可導致精神衰弱及抑鬱症,而睡眠則可促進心理健康。但睡多久則因人而異,醒來覺得精神飽滿及白天沒感覺疲倦,即代表睡眠充足。
運動量方面,七成八人表示空餘時會選擇看電視、上網等靜態活動,而放棄做運動;五成四人每天總步行時間不足一小時。調查發現,誘發心腦血管病的肥胖、高血糖等因素,出現在運動量低的人士的比例,比運動量正常的人高四成一,當中高血糖的人數更高出九成。
該小組成員兼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副教授許世全說,每周應作最少三次中度運動,每次維持三十分鐘,若達不到此標準就是運動量不足。若市民每天步行一萬步,一周合共的運動量即等於上述標準;現時市民日常生活平均走五千多步,只要額外多行四十五分鐘即能達標。
推廣六大健康生活
港人的飲食習慣仍是向「三高一低」(即高脂、高糖、高鹽及低纖)靠攏,分別有五成九及五成四人有吃高糖份食物及高脂食物的壞習慣;另有一成半的人每天喝兩杯或以上的甜飲。該小組成員兼註冊營養師湯棣然強調,切勿以甜飲代替清水,市民外出時宜帶備清水,並養成三餐之間各飲一杯水的習慣。
有見及此,該小組由昨日起以宣傳單張及短片向市民推廣「六大健康生活行為」,包括積極減壓、充足睡眠、保持活躍、每日行一萬步、三低一高(少鹽、少糖、少油及高纖)及精明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