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昇錢談:歐洲是沼澤還是金礦?

恆昇錢談:歐洲是沼澤還是金礦?

與充滿活力的亞洲新興市場及靈活多變的美國經濟相比,歐洲經濟顯得有點僵化,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法德兩國的工業有需要重組,但歐洲的改革步伐緩慢,勞工市場亦缺乏彈性。不少歐洲人都在緬懷70年代各階級融洽合作的日子,也許這就是法國公投否決歐盟憲法的原因:反對全球化及英美形式的自由貿易。

歐洲經濟雖然低迷,但不乏投資機會。去年秋季以來,歐洲股市走勢凌厲,因此,投資者更不應忽視歐洲的投資價值。按美元計算去年歐洲的產值就比美國高出14%,更幾乎是日本的3倍、中國的8倍。
歐洲的營商環境並未如某些人所想像般不堪。很明顯,歐洲所具備的基本條件,由法律制度以至政局的穩定,相對全球很多地區都毫不遜色。在80和90年代,美國的科技大為提升,但歐洲的創新亦不遑多讓。去年全球大約49%的專利權都源自歐洲,美國和日本所佔比重分別為26%和17%。要將發明轉為商業上可行的產品,需要資源和技能,而古老的歐洲仍然是具有效率的知識產權製造者。

估值有機會提升

投資者對歐元區作風僵化的關注,在相對市場估值中得到反映。美國存在多項嚴峻問題,例如消費者債台高築、政府財政狀況惡化,貿易赤字又不斷膨脹等,但即使歐洲的財政狀況比較穩健,華爾街的市盈率卻遠較歐洲為高。實際上,法國家庭負債所佔GDP的比重,就已下降至美國自50年代後未曾見過的穩健水平。
相對估值會否出現轉變呢?縱使歐洲中心國家表現懶散,整體表現仍不乏朝氣,因為歐盟新成員國提供了廉價勞動力和低稅制;甚至乎在法國,改革亦已開始進行——僱員不超過20人的法國公司,現時在聘用和解僱方面已享有較大的自由度。

不乏具潛力公司

在上述形勢下,追求絕對回報、物色管理完善、財政穩健而且股價低廉公司的投資者,長遠而言要賺取可觀盈利,理應不難。這些公司在艱難時期亦可迅速反彈,而一旦大多數投資者更深入地了解其特質,股價便可期跑贏大市。
法國飲食服務公司SodexhoAlliance就是經典例子。該公司基本業務穩定,兼具防守性強,其承辦的飲食供應合約一般長達5年,絕大部份合約更已獲續約。其收取現金的特性亦頗具吸引力,因為顧客往往會先付款,然後公司才向供應商支付貨款,令其營運資金不愁或缺。最後,隨着將食物供應外判的公私營機構數目不斷增加,有關行業的增長前景亦一片光明。
不過,Sodexho在3年前亦曾陷入困境。該公司曾大舉向外併購,但由於業務增長放緩,令其評級遭調降,股價亦銳挫2/3。2004年當股價跌至低位時,其手持流動現金高於其市值一成,當時長債孳息率亦跌至4厘以下。其股值低迷,有以下原因:當時該公司在美國面對反歧視訴訟,而英美兩地的業績又欠佳。但這些負面因素已告消除──美國的訴訟已達成和解,業務漸趨穩定,而英國業務的盈利亦大幅改善。結果,該公司股價以美元計在今年截至9月底已上升了47%,回報比一般歐洲大陸市場高出20個百分點。
至於全球第二大食品零售商的家樂福(Carrefour),情況亦大同小異。該公司多年來現金流穩定,資本回報已回升。惟截至上月止,即使計入所派股息,該公司的股東在過去5年的投資仍不見了一半。股價下跌原因有三:家樂福與Promodes的合併過程並不順利、業務增長呆滯,以及投資者擔心法國進行物價改革,會侵蝕其邊際利潤。不過,大部份不利因素已在股價中得到反映。持有家樂福的風險,看來已和五年前難以比擬,當年投資者曾以為公司會是長升不跌的神話,以致股價被推升至高不可攀水平;時至今日,市場對風險的警覺性已提高,令真正風險相應大減。
並非所有失去光芒的公司都可再獲垂青。投資者倘若能夠專注於備受冷落但帳目真確、回報穩定、現金充裕而且管理層因擁有股權而會爭取表現的公司,長遠應可在歐洲市場上賺取可觀的回報。
JohnJay業務發展董事

本文乃作者的觀點及意見,未必反映恆昇的內部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