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直憂慮的「前門拒虎(通縮)、後門進狼」的這頭狼──通脹終於踢門而入。英國9月份CPI僅綠得(按年)2.5%,比市場預期的2.6%少,反而歐元區急升至2.6%;兩者核心CPI雖甚溫和,但肯定已觸動了央行決策者的神經線。可是在經濟增長未如理想甚或滑坡的環境下,利率該如何調節才不致引起「併發症」,不無頭大如斗矣!
美國一樣麻煩,繼上周發表的9月CPI錄得25年來最大單月升幅的1.2%,將按年通脹率推高至接近5%後,剛公布的9月生產物價指數(PPI)激增1.9%,是自1990年1月以來最大升幅,核心PPI亦錄得升0.3%,比市場預期的0.2%大。雖說單月惡劣數據之根源來自颶風吹襲影響所致,故不能作準,不過這個「頭㷫身凍」的怪病,怎樣落藥才能醫番較為正常之同時,不致引發突然腳軟甚至跪低(經濟急速下陷),又是一個頭痛問題。
為壓通脹放棄增長?
按月前情況來衡量,決策者是否傾向於放棄經濟增長,從而集中火力宰「狼」,這點從表面及傳媒之吹噓,看來似乎有此可能,難怪全球股市經此一「嚇」,紛紛跌個不亦樂乎,因為利率將繼續「升空」者也。
然而資金又將往哪裏擲?債券、商品期貨,抑或還有其他可抵銷通脹蠶食兼回報高於實際利率之資產?
10年聯邦債券孳息近日從4.5厘高位回落至4.43厘是甚麼啟示?假若經濟不濟,商品期貨又是否值捧?其他嘛……筆者不才,無從提供。那麼有心人在營造惡劣氣氛之後,又會否重投股市懷抱?各主要「投注站」股市近日之急跌,大家可有悟出個區域化破壞性「建設」之「局」來?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