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天公布的政改主流方案最讓人失望的不是讓功能組別議席保留團體票,也不是把委任區議員納入選舉委員會內;政改主流方案最讓人失望的是它完全迴避普選時間表的問題、最讓人失望的是它不肯提出任何邁向全面普選的步驟及程序;政府甚至連提出時間表或政改路徑圖的意向也沒有,只是反覆強調方案得來不易,不打算作任何修改。像這種跟主流民意、跟大部份市民的意願相距極遠的方案,怎麼能叫做主流方案、怎麼讓市民接受呢?
是的,人大常委會去年四月悍然釋法、粗暴的扼殺了○七、○八雙普選的確大大限制了特區政府的選擇、的確令政府難以對現行政制作出重大改動;但是正因為○七、○八年的政改已成了「鳥籠政改」、已難以滿足市民盡快全面普選的願望,特首及特區政府其實更有需要為市民勾畫一幅普選路線圖,一方面爭取中央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則讓整體社會包括各階層、各政治團體為轉變作準備。偏偏特區政府在這份政改五號報告書中不僅沒有提出任何普選時間表或政改路徑圖,反而要求港人先就一些十分抽象的政治理念問題如均衡參與、立法會兩院制、普選與稅制改革先行討論再考慮下一步政改。誰都知道,像均衡參與、兩院制優劣之類的政治概念涉及大量的主觀價值判斷,各門各派都有不同的說法,要形成有意義的討論及對話已不容易,更不要說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了。特區政府硬要先討論這些課題再談政改不是為下一步的政制改革增添障礙及難關嗎?
而且,特區政府並沒有為這些討論定下清楚的時間表,更沒有交代這些討論及檢討如何跟普選的發展掛鈎。換言之,政府提出的各項討論或檢討議題、政府提出的這些所謂「政改積木」隨時變成難以辨別方向、難以找到出路的「政改迷宮」,虛耗市民的時間及精力,無限期推遲落實全面普選的時間表。像這樣的政改建議,怎不令人失望及難以接受呢?
更重要的是,只有當特區政府提出明確的普選時間表,才能讓不同階層、不同政見的團體及市民明白不能利用不着邊際的討論拖延時間,才能鼓勵不同團體及不同階層盡快尋求妥協及共識,為政制的其他「配件」如區議會權力及角色定下可行的方案。現在政府的方案連一點普選時間表的影子都沒有,反而要求公眾就大量空泛的課題作討論,這除了鼓勵一些政治既得利益者、一些只想政制原地踏步的人「拖得就拖」外,還有甚麼好處呢?
我們認為,市民要求盡快全面普選的呼聲是非常清楚的;我們認為,香港市民及社會是有足夠的條件及成熟程度實行全面普選的;人大常委會去年透過釋法扼殺○七、○八雙普選已是非常不合理、已讓港人非常失望。這一回特區政府經過一年多諮詢後、經過反覆蒐集民意後居然連普選時間表及明確的政改路徑圖也不肯提出、居然連一點點落實全面民主的希望也不肯帶給港人。像這樣的政府,還能算重視民意、還能算是以民意民心為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