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三大枚…… - 李碧華

每位三大枚…… - 李碧華

自一幀老照片,看到北京三十年代的「電影屋」—不喚「電影院」或「戲園子」,因為實在太小,太簡陋,像斗室。
清末外國電影開始引進北京市場,但仍稀罕。直至民初,電影院大部份在珠市口大街以北的繁華鬧區,價格相對而言較昂貴。天橋一帶是貧民區,小型的放映間,搭建簡陋貌不驚人,有座位、發電機和映演光線等設施。每場換片,有票的接看下場。每位收三大枚。「三大枚」?不算貴,幾個銅板,可以看的當然不會是頭輪好片,但亦有《女權》、《十字街頭》招待,都是百年電影經典作呢。

如夢如幻的電影,一直吸引芸芸眾生,在別人的故事裏,抒發喜怒哀樂,流自己的淚—為甚麼今時今日,大家竟然不愛看電影了?是沒有好電影可看嗎?
這幀老照片,是「首都圖書館歷史照片珍藏展」近三百幀之一。至十一月四日結束,值得一賞。又:收到H的來信,懷念母親和北京酸奶之餘,你也可到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追憶《往日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