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捐助學界風氣日漸普及,去年成功逃過殺校的鮮魚行學校,獲曾捐款一億元給浸會大學的南太集團主席顧明均,無條件捐贈一百萬元,金額之高為小學界罕見。該校將運用捐款在全校推行英文科小班教學,以提升學生英文水平。 記者:倪清江
該校校長梁紀昌昨表示,上周一突接到一位女士來電,稱想捐款給學校,但拒透露捐款人名字。他向對方交代學校情況及發展計劃,亦提及要推行英文科小班教學計劃,需款四十萬元。
足夠兩年開支
前日傍晚梁校長再收到該女士來電,表示老闆會捐一百萬元給該校,他當時感到既驚喜又意外,「我打咗個突,係唔係玩我?我半信半疑,嗰位秘書小姐話捐款人係顧明均,我當時都唔係好知佢係邊位。」至昨日他收到支票,才相信這是事實。
他又說,自去年殺校危機至今,該校已收到一百二十萬元捐款,最大一筆為二十五萬元。顧明均沒有指定捐款用途,校方將用該筆款項推行英文科小班教學,足夠兩年開支,本學年校方已動用二十八萬元捐款推行。該校現有八班,一年營運開支為一百三十萬元。
至於如何回謝顧明均,梁校長稱雖然對方婉拒,但學校仍盼顧明均接受以其名字,命名新建的多用途室。
戲稱「三無學校」
該校學生多來自草根家庭,其中四成半是領綜援或全額書簿津貼。該校曾申請專科專教、小班教學及課後輔導貧窮學生計劃,但均不獲批准,故梁校長戲稱自己是「三無學校」。
顧明均昨表示,他從報章知悉該校險被殺校,知道該校學生很想讀下去,校長及教師又想維持學校,但資源缺乏,於是把資料記下來,近日剛巧有空,於是派人聯絡該校捐款。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林湘雲表示,以往新校創校時,有的會獲過百萬元捐款;但學校在營運後,仍獲大額捐款則甚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