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博物館是爸爸唯一未了的心願。」巴金的女兒李小林說。事實上,晚年巴金有兩大心願,一是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一是建立文革博物館。前者已於一九八五年由他自己在北京剪綵開館,後者則遙遙無期。
文化大革命是中共歷史上的一場鬧劇,更是中國人民的一場浩劫。巴金在文革開始後,也受到批鬥、到「牛棚」勞動改造,還要被迫寫「交代材料」,「揭發」其他作家的「罪行」,愛妻蕭珊也飽受折磨而死。
文革裏受折磨幾成廢物
巴金後來說:「我完全給解除了武裝,災難怎樣降臨,悲劇怎樣發生,我怎樣扮演自己憎恨的角色,一步一步走向深淵,這一切就像是昨天的事,我不曾滅亡,卻幾乎被折磨成一個廢物,多少發光的才華在我眼前毀滅,多少親愛的生命在我身邊死亡。」
文革結束後,巴金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開始反思這場浩劫,留下了五卷四十多萬字的《隨想錄》。李小林說:「他(巴金)說他的《隨想錄》就是他自己建造的一座文革博物館。」
巴金在一九八六年《隨想錄.文革博物館》一文中,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館的構思。他說:「『不讓歷史重演』,不應當只是一句空話。讓大家看看它的全部過程,想想個人在十年間的所作所為,脫下面具,掏出良心,弄清自己的本來面目,償還過去的大小欠債。」
文革博物館的構思,雖然從未受到官方的明確反對,但也從未有官方機構研究過這一構思。在中共近二十年的清除精神污染、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運動中,巴金都曾受到「左」派點名批評。即使巴金曾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二十多年,也未正式在會上提出議案,他所受到的壓力由此可見一斑。
老舍文革不堪受辱自殺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認為,建文革博物館沒有操作上的問題,但必然涉及文革的發動者。由於中共只否定了文革,但未徹底否定文革發動者、中共已故領袖毛澤東,所以,文革博物館難以建立。舒乙的父親、著名作家老舍,也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堪受辱在北京跳湖自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