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的表現,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到意外。由10月初高位的15500點水平回落至上周的14400點的水平,累積跌幅超過1000點,這除了令投資者搖頭外,亦令他們擔心港股已步入熊市。不過,如果從基本因素分析,港股根本沒有進入熊市的危機,只要不跌穿250天平均線的約14200點,後市仍不宜看得太淡。
股市進入熊市前,通常都會出現多個徵兆,如大市的平均市盈率升近或創出歷史新高,但現時港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約13倍,對比全球各主要股票市場,港股的估值屬偏低,故此如果從市盈率分析,港股仍具有甚大的上升空間。
另外,進入熊市前,大市通常都出現全民談股的現象,但現在散戶的參與率極低,這可以從C組證券行所佔大市整體成交量持續少於20%,可以看到。事實上,現在不少藍籌股均出現貨源歸邊的現象,除非大戶願意在港股偏低的情況下大舉拋售,否則大市下跌的動力根本不足。
勿將股證因素放大
最後一點是本地的經濟表現。由於香港背靠中國,所以經濟抵受風險的能力,其實應該比其他亞洲區國家為高,但對比起日本及南韓等股票市場,港股的表現明顯較為落後,故此今次調整,反而是趁低吸納的機會。
當然,港股今次跌市,雖然並不代表牛市已死,但大病初癒,短期內重拾升軌的機會確實不大,但投資者可以在現水平找尋一些具上升潛力的股份,趁低收集,其中滙控(005)乃當然首選,因為現價的預期市盈率低於13倍,不但比大市為低,其預期息率達4.9厘,亦比一眾國際大銀行更具吸引力。
雖然市場一直擔心美國樓市及消費市道轉壞的風險,可能會影響滙控的盈利表現,但這些因素早已反映在滙控呆滯的股價上。投資者或擔心兩隻超級認股證在明年一月及二月到期,會影響滙控的股價,但其中一隻的換股價高達138.88元,暫時對滙控的股價未構成太大影響,既然如此,投資者實不應將認股證的因素過於放大。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