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重陽節,筆者剛巧記起一個頗有啟示性,同時與投資有關的真人真事,本想在上周跟讀者談,但由於港股出現「大插插」,加上建設銀行(939)招股,因而延至今日才與大家一談。
事緣筆者的好友Richard一向不喜歡長線投資,從不會長線投資滙控(005)及太古A(019)等藍籌股,反而頗熱衷於短線炒賣股仔及備兌認股證等,故曾向筆者及友儕詢問一些短線炒賣的技術位,以及一些二三線股之消息,但他過往從不會聽我們談論一些優質股份的基本分析及作超長線持有之類。
想不到上周Richard卻一反常態地跟筆者表示,他準備找一些優質股份作超長線投資,例如五六年甚至十多年,並詢問筆者現時有哪隻藍籌股可考慮?由於筆者沒有想到他會有此一問,於是潛意識地即時回答,建議他不妨考慮筆者剛吸納了的BankofAmerica及某美國醫藥股。
至於甚麼因素促使Richard突然改變投資取向,由超短線投資轉為長線投資?
事緣Richard的父親在八九個月前,突然因心臟病發離世,Richard與家人在忙了一輪,辦完其父之身後事後便開始有空閒整理其父之遺產。Richard的父親除留下一些現金外,尚留給他們不少股票,這正是問題所在。
由於Richard的父親與Richard頗為相似,是極喜好短線投資炒賣股份及備兌證,故其遺留下的股份,全是二三線股及備兌證,為數竟達百多隻。
沽出股份要倒貼
在這些股份中,最慘是備兌證,由於早前他們正忙於其父之身後事,根本無暇理會其遺留下的股份。在數月後,當Richard及其家人一看其遺留下的股份,才察覺那些備兌證已跌到「所剩無幾」。
至於其他股份,雖然當中亦有一些「做」得不錯的,可惜數目不多,僅得數隻,反而不少是仙股,當中部份沒有交投,賣不出;另一些則跌得太殘,在沽售後可能不但沒有錢收,分分鐘還要貼一點才夠手續費及佣金。
據Richard表示,家人漸對該些股份有些怨言,最搞笑是他們言語間甚至抱怨,其父不遺留下一些如滙控、恒生(011)、中電(002)之類的好股,好讓他們賣了,取回一些資金,又或可作長線投資,不用像現在般,拿着一堆垃圾,賣又煩,唔賣又煩!
經此事後,Richard決定投資一些優質股,一旦留給家人,也留一些好股給他們,除了有些可應急,同時更不用家人為一堆垃圾股煩惱,斷無理由留給家人這麼多麻煩,也不想令家人抱怨。
意外是無人想見到,可是一旦發生時,閣下持有的備兌證(尤其是末日輪)又怎辦?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本港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