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率持續攀升、經濟增長則徐徐下滑,央行決策者如何扭轉乾坤,真乃考功夫和智慧,尤其是早前對本土經濟過份樂觀,但對通脹來犯未加注意的英國財金官員,面對目前有陷入「滯脹」之虞的形勢下,怎樣解困?
正如筆者於10月4日「誤陷滯脹進退兩難」欄內所指,油價居高不下,已導致英國通脹率直抵2.4%,假若(執筆時未知結果)公布的9月份CPI一如分析員預期般彈上2.6%,便創下自1996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英倫銀行8月初之減息決定,一眾MPC委員又是否忘記了帶望遠鏡?
央行進退維谷
然而若以經濟表現來衡量,當時減息在現在看來卻又無可厚非。英國第2季經濟錄得12年以來最慢速度增長,將於周五發表的第3季GDP初步估計,會由上季的0.5%增長再度縮少至0.3%。苟如是,則應驗了8月6日欄題「毅然減息形勢不妙」之說,行長金默文之被點數擊倒,又夫復何言?貨幣政策委員會面對這個dilemma局面,往後又該怎麼辦,先救經濟遂繼續減息,抑或放棄增長而掉轉槍頭加息圖力壓通脹?周三的上次例會會議紀錄,或能看到點端倪。
莫說貨幣政策應該如何調節被考起,連財政政策之運用也似乎空間不大,周四將公布的公共環節信貸額可能累積至256億(英鎊.下同),極接近財相白高敦心目中設下之320億全年上限,如果一方面要灑錢刺激經濟,另方面又因經濟滑坡(本欄早於6月時已指出)令庫房收入減少,那麼「水」從何來?印銀紙或再借之後遺症難以估計,汝道又是否多個dilemma?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