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激光、彩光美容大行其道,但並非人人都適合接受這類光能美容治療。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指,以脫癦為例,先天性痣癦有可能轉為癌症,一般不適宜透過激光脫除;同時膚色深、皮膚敏感、服食類固醇藥物或心臟有問題等人士,接受該等療程後出現後遺症的風險較高。
史泰祖指,彩光和激光都是對皮膚有創傷性的美容方法,潛在一定風險,消費者在決定接受這類療程前,應先了解自己是否適合。他解釋,皮膚上的斑或癦不一定是良性,可能反映身體的其他問題,例如先天性的癦、痣有可能變成惡性,若只用激光脫除,可能遺留部份在皮膚內,故醫生一般建議用手術切除。若接受療程者本身有皮膚敏感或濕疹等毛病,應特別小心,因為膚色深人士也較易在接受激光和彩光美容後出現灼傷等後遺症。
消委會署理總幹事劉燕卿建議,消費者應先考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接受該等療程,不應輕信聲稱可解決所有皮膚問題的服務提供者。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