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以「矽」來命名,完全因為這裏是靠電子技術起家,而「矽」就是電子產品的基本元素,而近數十年矽谷的發展也是集中在電子及電腦方面,隨着電腦公司大量把工序外遷,矽谷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尤以生物科技的發展較為蓬勃,箇中原因與這一帶著名大學林立有莫大關係。
學校細生物醫學著名
生物科技在矽谷的發展,可追溯到遠至70年代,那時候,柏克萊大學生物化學家BruceAmes創立了埃姆斯測驗法,在沙門氏菌中成功檢測基因突變,成為日後基因實驗的基礎。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科翰和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CSF)的波義爾完成重組DNA技術,奠定了近代生物科技研究的基礎。由於基因研究引來世界很多疑慮,在1975年國家健康學會訂出基因研究指引後,矽谷的生物科技公司才相繼成立。
說到UCSF,雖然沒有柏克萊及史丹福等著名,亦是加州大學之中最細的一所,但在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卻處於領導地位,他們的版權收入更佔全部10間加州大學總數的一半以上。生物科技研究能夠投入商業用途,三藩市分校更是功不可沒。生物科技龍頭Genentech(Nasdaq:DNA)就是在當時由兩位UCSF的學者-史旺生及波義爾成立,他們透過殖至大腸桿菌的方式,大量生產人類胰島素,以供糖尿病藥物之用。此外,以威廉羅特為首的三位UCSF學者,成為現時全球第二大疫苗供應商Chiron(NASDAQ:CHIR),他們利用重組DNA技術於酵母菌,完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來製造疫苗。
講到疫苗,大家可能會聯想到全世界都擔心的禽流感,是的,Chiron亦正在研製疫苗,他們是其中一家獲得美國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授權生產實驗性禽流感疫苗的公司。不過,Chiron這兩年的聲譽備受打擊,皆因去年他們的流感疫苗廠房受污染問題被勒令停產,導致美國一度出現流感疫苗恐慌。
成功將研究變商業化
除了這兩家已經「上岸」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外,UCSF亦積極把其他的研究分拆成商業機構,至今已有10家以上的生物科技或藥物供應商在矽谷一帶成立,已經上市的有Geron(GERN)、SciClone(SCLN)等。當然,全球各個角落都正在積極發展生物科技,這些細公司能否像他們的前輩一樣成功,就要拭目以待。
魯笨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