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對公共醫療服務需求龐大,在醫院管理局資源緊絀困局下,病人動輒等候多年才能接受治療,有病人組織稱心臟檢查需排期三年,割包皮手術更要輪候九年才能開刀,有公營醫院醫生慨歎市民不論貧富均到公營醫院求醫,若不訂出優先次序,整個體系將難以承受。
「出事邊個負責」
醫管局轄下醫院對專科新症應接不暇情況頗為普遍,葛量洪醫院心臟科服務受多名醫生離職影響,新症病人需輪候三年才能進行超聲波檢查,一名已離開醫管局的心臟專科醫生認為此舉增添病人風險,「心臟病隨時都可能病發,要等一、兩年先做手術,病人突然出事邊個負責?」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佘達明指出,在資源緊絀局面下,小腸氣這種非緊急症,只影響病人生活質素的個案,需排期數年可以理解,外國亦以同類制度分流病人以減輕公營醫療體系壓力,「應該訂出優先次序,否則可能連緊急、危疾病人都照顧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