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過去兩周的跌市是「小股災」,說這話的人應該是從未經歷過真正的股災,更不知股災為何物。以恒指15000點為基數,下跌1000點根本只可以說是正常的中期調整而已。當然,技術走勢已轉壞是事實,通常大市有較大的跌幅,技術指標一定會轉壞,這是理所當然。
因為有人將10月4日之300點跌市說成「小股災」,故此,連跌兩周的1000點跌浪,便令人聯想到「熊市」已來臨。近日市場的情緒已因為1000點的跌幅而傾向全面看淡,而熊市來臨之說亦言之鑿鑿。當大家恐慌之時,大市便隨時會出現技術性反彈。其實大家不需過份恐慌,亦不用庸人自擾,熊市的來臨是不會被大家所知道的。而且,經此一跌,恒指仍是維持在14400-15500點之波幅之內,其實只是重複上半年的情況,大市在1000點內上落,所不同者是指數水平上移了1000點罷!
跌市總會有人找理由,加息是其中一個藉口,但是加與不加仍是未知數,就算下次議息真的再加,這亦是市場所預期。若然跌市真的是因為加息,筆者反而不擔心,因為這只是市場震倉之藉口。筆者反而憂慮的是有其他隱藏着的,不為大眾所知的因素正醞釀着,到大家醒覺之時便悔之已晚。因為炒加息而令大市下跌,筆者不擔心,因為此藉口用完之後一切便回復正常。
加息也好,高油價也好,對經濟有影響是不爭的事實,問題是何時反映出來而已。
官員暗示會加息,接着人人恐慌,大市便自然下跌,這是心理與行為的「反射作用」(ReflexAction)。但加息、高油價之真實影響是會慢慢地在經濟狀況及數據反映出來。當此等因素逐漸蠶食經濟及企業盈利,而股市又炒到較高的PE水平,熊市便會靜悄悄地來。
14300須守穩
現時港股之平均PE,以成份股計算,約為16倍,以基本因素及未來增長預期而論,算是偏貴,但又未至觸發熊市出現之階段。若然港股炒上至18-20倍PE水平,則出現股災之機會便會增加。
在新的會計制度下,企業之盈利波動性會愈來愈大,因為今年所創造的盈利,在明年可能完全欠奉,令PE大幅波動,股價自然會大起大跌,就算想作中長線投資也需緊貼有關公司的盈利及預期盈利的變化。
7月份的升市,主要是由資金流入所推動,究竟流入股市的資金是否已經開始撤退,是後市去向的重要指標。但大家要弄清楚,資金是否開始撤退,要從多方面的數據去分析,不要因為見到股市下跌,就認定是因為資金流走,跟着就用此推斷去解釋股市下跌的原因,此乃市場上的評論經常會犯的邏輯錯誤。
現時大家必須留意恒指14300點能否守得穩,若此水平一跌破,止蝕盤會蜂擁而出。只要此水平守得穩,大市便有望重新挑戰15000點關口。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