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昨日終於公布行政會議新任非官守成員名單,八名候任行會成員全屬港英年代已活躍於政商、甚至是民主派內的精英,但回歸後絕大部份未獲前特首董建華重用。曾蔭權今次不但重新讓這些精英回朝,更安插他們進入特區最高權力機關行政會議內,曾蔭權坦言希望藉這批社會上最有能力人士的專業意見,完善特區政府施政,令推動政策時更符合民意。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曾蔭權太側重商界人士,未必能反映基層民意。 記者:莫劍弦、許偉賢
曾蔭權昨午舉行記者會,公布他新委任的八名行政會議成員名單,分別是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馬會主席夏佳理、香港交易所主席李業廣、港交所董事張建東、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范鴻齡、科技園主席羅仲榮、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兼民主黨前副主席張炳良,任期由十一月一日開始;曾蔭權又宣布委任行會成員梁振英擔任行會非官守議員召集人。
新成員多無親中背景
今次委任名單中,除了李業廣曾在董建華治下任行會成員外,其他人多未獲董重用,也無濃厚的親北京政治背景,其中夏佳理、梁智鴻被政界視為董建華不喜歡的人,而張炳良更是民主派出身,一直是董政府刻意排擠的政治力量。
曾蔭權在記者會上表示,今次委任的人選除對自己的專業有深入認識外,也具備敏銳的社會及政治觸覺,希望他們日後可對政府政策,提出深入而又符合市民利益的意見,幫助政府考慮和完善推行政策,令有關政策出台時得到市民支持,推行更為暢順。他又否認委任曾協助他參選特首的李業廣及李國寶,是要投桃報李。
他又說,會要求各行會成員日後按自己專業,負責政府不同政策範疇,並會鼓勵相關政策官員,日後在制訂政策初期,要多與相關的行會成員接觸,聽取他們的意見。
非政黨政治交易工具
對於有意見認為行會新成員側重商界,又未有包括立法會政黨,難以爭取立會支持政府政策,曾蔭權認為這批行會成員也是中產及基層出身,對中產及基層訴求應十分了解,目前行會也有工會及基層代表。
曾蔭權又表明無意用行政會議作為與政黨政治交易工具,因為一旦將行會變成平衡各黨派利益的地方,「行政會議嘅人數可能要加到六十幾人,」最終只會將對抗性的政治搬上行政會議,不會有好結果。
民主派不滿側重商界
至於日後新行會成員如何分工,李業廣表示除了金融界外,他對教育、藝術政策都感興趣;夏佳理則說對法律、福利有認識;而梁智鴻表明希望可以專注在醫療及安老問題;李國寶認為可以在銀行及社會服務提供意見;張炳良表示較關心公務員及政府行政;范鴻齡稱在金融業可提供意見;羅仲榮則說想提供工業發展意見;而張建東則說自己沒有太多專長,一切看特首工作安排。
民主派普遍不滿曾蔭權幾乎清一色委任商界代表加入行會。職工盟李卓人直斥,「成個行會都係傾斜商界,就算有一個工聯會會長鄭耀棠,發揮到嘅作用都好有限。」45條關注組成員湯家驊雖然支持改組,但認為他們大多非民意代表,又非政黨成員,未必能掌握民意。民主黨主席李永達對新成員欠缺基層及政黨代表深表失望,諷指曾蔭權委任多名「心腹」入閣,只令行會淪為「高級口水會」。
刻意沖淡親北京味道
不過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讚揚新血大多為財金界猛人,與自由黨理念相近,對自由黨算是「有着數」。民建聯主席馬力亦表支持,指新成員能助政府發展經濟,對本港發展有好處。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認為,八名新增行會成員,「係幾傾斜喺工商界,唔覺有好多基層民意聲音」,相信曾蔭權刻意借招攬傳統精英入閣,沖淡現有行會的親北京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