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昨日公布的行會新成員中,民主黨前副主席張炳良是歷來首位獲委入行政會議的民主派人士,萬綠叢中一點紅,開了民主派晉身政府權力核心的先例。張炳良強調是經過數天考慮才決定接受委任,日後在行會討論時會堅持基本信念和原則,若出現很大衝突,他會作出抉擇。不過民主派大潑冷水,認為張炳良只會做行會內的「政治花瓶」,更質疑他能否代表民主派意見。 記者︰莊曉陽
特首曾蔭權昨在記者會上解釋,邀請張炳良是考慮他的能力,不是為了平衡黨派,也不是要張炳良協助游說民主派接受政改。問及會否接受若張炳良的意見與政策方向不同,曾蔭權表示,會以協商尋求共識處理分歧,但行會的集體負責制及保密制不會因此改變。
張炳良說,曾蔭權約於一個月前邀請他加入行會,他經過數天思考,考慮行會的限制、以及在限制下可做甚麼後,決定值得一試,「如果加入行會只係扮演政治花瓶嘅角色,我係唔會做。」
倘與信念衝突會有抉擇
張又強調,他參與行會不是代表任何政團或黨派參加,也不是做民主派和特首的中間人,但他在行會討論時,一定會堅持自己的基本信念和原則,「如果發覺行會嘅一個決定,同我自己好基本嘅信念和基本嘅原則構成好重大衝突,如果係咁,我當然要做一個抉擇。」
認同曾理念非見解一樣
張炳良說,加入行會是因為同意曾蔭權的理念,特別是施政報告的主題「StrongGovernanceforthePeople」(強政勵治、福為民開),特別是「民」這個字,但不等於他對問題的見解完全與曾一樣,他相信行會會包攬各方意見及看法。張又說,為了避免混淆,他將會辭去新力量網絡主席一職。
政改方面,張炳良強調會繼續爭取二○一二年雙普選。至於是否支持政府將推出的政改方案,包括加入五席區議會功能組別,委任區議員有權投票等,張炳良表示,政改發展應盡量靠近普選目標,區議會功能組別選舉不應加入委任區議員;特首選舉委員會則可多加八百人,這八百人要由普選產生。
問及若政府最終方案,不符合他的原則會否辭職,張炳良說,不能假設政府推出了方案就不能改,他不會輕易放棄爭取,況且目前他仍未上任,若未開始參加便評論甚麼情況下會辭職也太負面。
李永達譏「煲呔複製品」
不過,民主派大多「睇淡」。民主黨主席李永達直指,「佢(指張)只可以講到少少民主派嘅意見。」李更揶揄說,既然張炳良與曾蔭權理念相近,張只是曾蔭權的複製品,況且民主黨也不需要靠張與政府溝通。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則形容張炳良只是「政治花瓶」,在保密制及集體負責制下,張根本無助反映民主派意見,「就算係委任一個民主派,都係政治花瓶嚟,而成個(施政)報告最聰明之處,就係有個花瓶喺度。」
自由黨及民建聯則支持張炳良的委任,認為這是一個「突破」,認為張至少可以從學界及中產人士角度,向政府反映施政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