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為發展成一流國際大學及應付二○一二年轉為四年學制,提出未來十年發展策略,其中擬在現時四間書院外增加至少一間新書院,又謀求在毗連校園北面八點六公頃土地大肆發展,以應付實施四年制後額外多出的三千名學生;中大又會提升學生中英文水平,並開辦更多雙主修學位和雙學位課程。
仿效劍橋牛津
中大校長劉遵義前日向教職員及學生發出公開信,提出學校發展目標,「我們會把中文大學發展為不單是香港的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更要成為中國以至區內頂尖學府,和東亞首選的國際大學。」
劉遵義指出,現時內地大學質素快速提升,英國、新加坡以至日本亦正以驚人速度推行國際化,若中大不努力,會失去優秀師生及資源。他相信政府不會再進一步削資,可安心發展。
中大就今年後十年發展,撰寫《中大策略計劃草案大綱》,作全校諮詢(見表)。重點之一是要成立一間或更多間新書院,劉遵義說,若成事將是近二十年來再次成立新書院,但承認並非易事,必須尋求捐款支持。
有中大高層指出,現時每間書院的學生多達三千人,較原本上限多出一半,人數過多令書院制失去原意,故構思仿效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小書院制,成立第五間書院或更多的書院,以維持中大書院特色。
中大又向當局申請發展毗連校園北面的八點六公頃土地。據悉,該土地位處逸夫書院至香港教育學院白石運動中心之間,由於距離本部較遠,擬將集中作科研發展,但也可能作教學用途。中大又提出興建兩幢新教學樓及中央研究實驗室綜合大樓等。
中大選擇中國研究等五個領域作重點發展,並增加與本港及海外院校合辦課程,校方又將進一步確保學生的中英文水平,並優化語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