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整體消費物價創下25年來最大升幅,主因是能源價格急漲。不計食品及能源項目,核心物價僅微升。整體零售額上月增長放緩,撇除汽車環節的生意額則尚算理想。不過,本月消費者情緒出乎意料地降至逾13年來新低。分析員認為,聯邦儲備局為防範通脹加劇,下月應會再加息0.25厘。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9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銳升1.2%,是1980年3月以來升得最急,升幅遠超過市場預期的0.9%和8月的0.5%。核心CPI連續第5個月錄得0.1%升幅,較預期的上升0.2%溫和。
整體CPI逾九成升幅來自能源環節,能源價格上月飆升12%。
與去年同月比較,整體CPI在8月升3.6%後,9月進一步漲4.7%,是1991年5月以來最劇烈;但核心CPI按年升幅由2.1%放緩到2%。
ActionEconomics首席經濟師英格蘭說,美國上月核心通脹溫和,可是整體物價急升,而且能源價格難望在短期內顯著下跌。一些經濟師指出,聯儲局仍會再加息,以免通脹加劇。
零售額增幅遜預期
零售市道方面,由於家具和電子產品暢銷,美國9月份零售額升0.2%,惟遜於估計的增長0.4%;8月份跌幅由初步統計的2.1%,向上修訂為1.9%。
受高油價影響,美國汽車銷售額於8月大跌11.2%後,上月再減少2.8%。撇除汽車和相關零件生意,上月零售額升1.1%,增幅優於預期的0.8%和8月的1%,且是5個月來最強。不計汽車和汽油項目,上月零售額增加0.6%,一連兩月報升。
商務部說,無法評估颶風「卡特里娜」和「麗塔」對上月零售額的影響,但業界表示影響好壞參半。
分析員說,收入和樓價上升抵銷高油價對零售業的打擊;汽油漲價令人們重新安排開支分配,但他們仍願意消費。
東京三菱銀行(紐約)副總裁魯佩基指出,美國經濟尚算穩定,不計汽車環節的零售額其實表現不俗,這顯示風災縱使推高油價,但沒有迹象顯示消費者因此而節衣縮食。
消費情緒13年最低
然而,密歇根大學公布,基於油價高企,加上電視不時播放颶風災區的畫面,美國消費者情緒從9月的76.9,降至75.4的1992年10月以來新低,與市場預期會升見79.6大相逕庭。
A.G.Edwards&Sons首席經濟師泰勒說,禽流感蔓延的恐慌,也削弱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