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貧民的三餐在哪裡?

盡論中國:貧民的三餐在哪裡?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引人矚目之處,除了高層人事異動之外,還包括如何在「十一五」規劃中落實胡錦濤建設和諧社會的主張。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宣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應該說是有吸引力的,也是針對了社會的時弊。
中國貧富兩極分化已令社會瀕臨崩潰邊緣。一批來自貧困山區的孩子今年暑假應邀到廣州作客,住在荔園小學的學生家中。其中,住在高詠思家的丁肖霞晚上不願意吃飯,她說:「今天我已經吃了兩次飯了,怎麼還要吃啊?」原來,她在家鄉每天只能吃一頓飯!

「官倒」培養富裕人口

小學生一句天真無邪的話,道盡了中國貧民三餐難以為繼的辛酸,令人不忍卒聞。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資料,中國目前佔總人口百分二十的最貧困人口佔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僅有百分四點七,而佔總人口百分二十的最富裕人口佔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百分五十。
在最富裕的人口中,有幾個是按中共所鼓吹的「通過辛勤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呢?筆者不得而知。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官倒」培養了無數富裕人口。官員以權謀私,將社會和公眾的利益以種種不法手段化為個人財富,既享有經濟上的利益,亦享有逍遙法外的特權,是造成社會不公、社會不和諧的主因。
民主法治被擺在和諧社會目標的首位,說明胡錦濤對社會現實的認識還是清醒的。諷刺的是,以中共的政治慣性而言,叫得愈響的口號,愈是面對的難題,愈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團派」盛宴無助貧民

中共五中全會的「會議公報」羅列了一堆增加就業、打擊犯罪、提高人口素質之類的建設和諧社會措施,依法治國的口號照喊不誤,但是,推動民主選舉、監督的規劃和措施也照樣付之闕如。
胡錦濤主政以來,「團派」搶佔的地盤愈來愈大。可以預期的是,不以民主法治為前提,重新劃分經濟版圖、重新劃分地方利益的「十一五規劃」將成「團派」的盛宴,並不能解決貧民的三餐問題,和諧社會只怕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
(解讀「五中」系列 三之三)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