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聽過,最近在大陸又聽了一個新版本。
新版本說龜兔在第一次賽跑之後,又多跑了三次,加起來,一共是四次。
第一次龜兔賽跑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是烏龜贏了。第二次跑,結果我們也可以猜到兔子不睡覺,牠跑贏了。
第三次賽跑,烏龜提出由牠來定路線,兔子心想隨便你定甚麼路線我都跑得贏,就同意了。結果牠一路領先,但就是跑到接近終點的地方,前面有條河攔住了去路,兔子不會游水,只能乾着急。烏龜慢慢爬了過來,到了河邊,渡水而去,贏了比賽。
第四次,不是賽跑,因為兔子和烏龜做了朋友,一起上路。在陸地上,兔子揹着烏龜跑,到了河裏,烏龜駝着兔子游,結果雙贏。
將這個故事用在商場上。第一次龜兔賽跑是要人不要驕傲大意。第二次賽跑是要你將潛在優勢轉換成實際優勢──兔子跑得快是潛在優勢,但要是不轉換成實際優勢,不跑,那有多少潛在優勢都沒用。第三次賽跑,是告訴你要會動腦筋轉方向,一條路走不通,就要找另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去走,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取勝。
但是,最好的結果,是第四次,那是合作伙伴攜手共進。當然,這一定要有一個互相信任的基礎,不然兔子揹着烏龜,跑到半路上把牠側下來摔死,或者烏龜揹着兔子過河,游到一半把牠摔到河裏淹死。
但真正反映今日中國商場實況的,是有家兒童出版社改編的龜兔賽跑故事。故事說烏龜有個雙胞胎弟弟,一早埋伏在終點附近,等到兔子很勤力地跑到終點之前,牠突然現身,使詐贏了比賽。這才是今天中國商人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