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談到公司招股集資時,往往會以略為偏低的定價招股,其原因是欲吸引包銷商及承銷團願意包銷,因為若新股一旦未能全數被認購,則在一般情況下,包銷商是要自行「嚥」下。
此外,略低的招股定價亦為吸引機構投資者認購,因為略低的定價讓機構投資者及基金經理等可預計該股份上市後的回報及利潤,以吸引他們作大額認購,同時亦可收宣傳之效用。
從另一個角度看,假若經一輪前期的宣傳工作,預期可吸引到大批機構投資者認購,上市公司自然極之希望調高招股定價,事關股份上市後股價上升多少,雖然可令公司的理論市值增加,但對上市公司並沒有即時的實質收益,因為股份上市後的升幅是屬於投資者的利潤。反而將招股定價調高後之增幅,才是上市公司真正集資多了的資金。至於包銷商,由於其包銷收入一般是集資總額的某個百分率,故招股價調高了,理論上集資額亦高了,包銷商的收入也水漲船高地上升了。因此,在「安全」而不用「上身」的情況下,包銷商自然願意調高招股定價。
基本上,公司招股集資某程度可謂上市公司與投資者間之角力賽,正如上述所講,當一輪宣傳攻勢後,市場環境利好下,上市公司調高招股定價,對上市公司(因它可增加集資金額)及包銷商(因它的包銷收入也高了)有利,但損失的卻是投資者,因為他們要付較高價認購,隨後股份之升幅亦相對下降,投資者的利潤因而縮減,同時持貨的時間也會延長了。所以在一得一失下,上市公司及包銷商之得,便變成投資者的損失了。
國壽沽空勁不尋常
當然上市公司調高招股價,並非代表投資者也會願意踴躍認購,反正市場還有不少選擇,好像大笨象滙控(005)近期已累積一定跌幅,假若短期再跌多一點,例如逼近2倍帳面值,筆者反而會將資金轉投滙控而不認購建行(939),因為即使「抽」也「抽」不到太多,何不將資金轉至更有用的地方。
港股經日前一輪急挫後,昨日大市略為喘定,但成交僅得160多億,低於日前急跌時成交高達240多億,反映昨日入市的資金仍不大踴躍,估計後市仍有一定波動。
在前日港股急挫300多點中,筆者原以為當日沽空金額最大的股份應該是滙控、中移動(941)及和黃(013)等重磅股,可是翻查資料,才察覺當日該3大重磅股的沽空亦只是八、九千萬元(每隻計算)並不太大,反而中國人壽(2628),當日的沽空金額竟高達1億餘元,顯得有點不尋常。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