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 蟲 - 鍾偉民

捉 蟲 - 鍾偉民

十月七日,夜,澳門有一株鳳凰木忽然右傾,或者左傾,壓死了一個騎摩托車的中年男人,像很多澳門人一樣,這個「澳門人」也騎摩托車,也有幾個父母或者兒女在國內,他的後事,會有現成的政府機構和團體去料理;然而,一株老樹為甚麼會倒塌,問題就大了。電視畫面可見,樹底斷口樹皮裏,空洞糊爛,似乎,還住了一窩小生物,旁白說:這棵樹,懷疑受到蟲蟻的蛀蝕。
要不是亂截肢,害樹失衡,就是蟲禍了。記者問原因,官,回答了官話:「會成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研究這棵鳳凰木為甚麼倒塌。」獨立調查委會,甚麼時候會成立?記者問。「兩個星期,應該可以成立。」調查結果呢?甚麼時候可以知道?「等獨立調查委員會成立了,再調查研究;甚麼時候公布研究結果,由委員會決定。」
官說官話,應該的;可惜,未夠周詳,忽略了細節。譬如說,為甚麼要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不獨立的調查委員會,會查不出原因?成立委員會要兩個星期,如果罪魁是蟲,或者蟻,耽誤了時日,蟲蟻都溜掉了,那怎麼辦?在「獨立調查委員會」成立之前,是不是該先成立「獨立捉蟲委員會」?好讓「捉蟲委員」先把蟲捉了,拘留起來,以便將來獨立調查和研究?可是,「獨立捉蟲委員會」的成員,該由甚麼人推選和委任?為了門面上更好看,是不是更該搶先成立一個「獨立捉蟲委員推選委員會」,簡稱「蟲推會」,去籌措其事?當然,全都要是資深的「愛國愛澳人士」,但這些「推委」,直選和間選的比例如何?有沒有專業人士,像捉蟲專家、鋸樹家等?最終,能不能全盤照顧各方面的權益?包括港客遊澳門,不讓鳳凰木壓死的權益。 
捉蟲,是很嚴肅的事,捉不好,後患無窮;澳官行事謹慎,富有「跟國際接軌」的發言技巧和管理精神,是很值得嘉許的;當官,本來就該有這樣的水平。澳門,正如澳門人說的,是一個「國際城巿」,怎樣捉蟲,我們自然該知道一點底細。香港,高樹日少,害蟲日多,說一說,供也愛捉蟲的港官參考,大家互相學習,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