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中國人沒發明殖民主義

客座隨筆:中國人沒發明殖民主義

鄭和熱其實早在幾年前已開始,到今年,因六百周年紀念而達至頂峯。說鄭和是發現新大陸和環繞地球第一人,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畢竟沒有史料或考古的支持,理論很難站得住腳。

現代人看鄭和七下西洋,最難明白的是當年為何沒有搞殖民地?投資龐大的船隊,勞師動眾且耗費不菲,如何一點回報都沒有?如果當年明成祖這麼做,今天的中國又如何如何等。
若論鄭和為何沒搞殖民地,我們先要知道殖民主義從何而來。一五○○年至一七六三年,以宗教為重心的伊比利亞擴張主義誕生了,那是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延續,亦即西班牙、葡萄牙等基督教國家與土耳其這穆斯林國家,在伊比利亞地區的對抗賽。
一七六三年之後,由於工業革命的影響,西歐國家(尤其英國)熾熱的經濟活動急需天然資源支持,伊比利亞主義遂轉化成以經濟為重心的殖民主義。因此,才有哥倫布等人出海尋找新大陸,尋找新資源等事件。
反觀遠東,蒙古人被漢人殺敗退出長城之後,中國復歸統一,大明國乃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國家。須知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中國疆土廣闊,對王位虎視眈眈者大不乏人。戰亂平息,地方經濟便活躍起來,加上國內資源豐富,不假外求,穩定國內政治便成了首要工作。
中國屬大陸文化,以吸納其他文化為主,宗教如是,藝術工藝如是。對明朝王帝來說,海外諸國只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夷國而已,只要同意臣服,定期朝貢,便可保持自主獨立。如果像西班牙式殖民,將他國文化徹底摧毀,將他國人民變成自己的奴隸這種事,向以泱泱大國自居的中國絕不會做。
所謂「鄭和七下西洋,入寶山而空手回」,並不是因為他或明成祖蠢,而是大陸文化與海島文化的差異。另外,將十七、八世紀才出現的事物,硬放到十五世紀中,又似乎犯了倒果為因的邏輯謬誤。話說回來,雖然中國人發明了許多東西影響着世界發展,但我們沒發明殖民主義,這是值得自豪的。

李樹昇

編按:陶傑續稿未到,李樹昇暫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