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做導演,在大陸拍中港合拍的電視劇。現在都在拍古裝戲,雖然拍了許多,但大陸觀眾受落,這麼大一個市場,有絕對的話事權,所以長拍長有。
朋友慨嘆說,跟大陸的演員相比,香港如今這班當時得令的「紅星」,最大的毛病,就是肚子裏沒有墨水,尤其跟大陸、台灣的演員拍檔相比,簡直就如文盲。
拍古裝劇,少不得咬文嚼字,說說四字成語。肚子裏沒有墨水的香港「紅星」們,唸對白碰到四字成語就徹底露餡。他們連那些四字成語的字面意思都搞不懂,所以覺得特別難記。比如「行將就木」,「紅星」不懂甚麼意思,只好死記硬背,但連死記硬背都不大肯下功夫,一會唸成「行木就將」,一會唸成「木將就行」,頻吃NG,香港導演看在眼裏,覺得特別丟臉。但他也知道,這些被硬捧起來的文盲,除非你當他小學生從頭教起,不然,也實在沒得救。
我跟朋友說,這也不光是年輕「紅星」們的問題,香港多少「天皇巨星」一站出來講話就語無倫次,這並非他們脾性惡劣,實在也是繡花枕頭,肚子裏只有稻草沒有墨水,要經常在大場面上說些像樣的門面話,真是難為他們,你看看「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頒獎典禮,香港明星一上台說話,基本上也就是文盲大展了。
這種「去文化化」,在香港也不光是演藝圈的事情,而是這個社會的大氣候,上至政府高官、黨派領袖,下到公園乘涼的阿伯阿婆,中間還有年輕白領、「社會精英」,只要一開口說話,都像從來沒讀過書,接受過語文訓練一樣。跟他們要墨水,難過瓷公雞拔毛,這能怪誰?怪你,你要那麼多墨水幹甚麼,能換個甚麼「豪庭」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