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改組 被指未符期望<br>設食檢署查食品

痛定思痛改組 被指未符期望
設食檢署查食品

【本報訊】近年多宗食品危機,街巿、食店被弄致翻天覆地,特區政府痛定思痛,決定重組衞生福利及食物局,設立食物安全檢驗檢疫署,整合原來由漁農自然護理署和食物環境衞生署分擔的工作,最快明年四月正式運作。據了解,衞福局將增加一個常任秘書長的職位,日後兩名常秘將分別負責「食物安全」及「醫療與社會福利」兩大範疇,食檢署內亦設立署長一職,領導食物的監管工作。 記者:張嘉雯、雷子樂

施政報告【食物安全】

代表醫學界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指有關建議「貨不對辦」,不符合巿民的期望,「呢個工作應該係由專業人士出任,如果政務官係做得掂,就唔使有咁多問題啦!」他並質疑:「點解食物會搵個通才去管呢?」

擴大增強諮詢架構

特首曾蔭權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內提到重組政府架構,成立食物安全檢驗檢疫署(名稱尚待確定),監管進口和本地生產的活食用和非食用牲畜及禽鳥,以及蔬菜、肉類、海產和食物製品等食物安全;又會擴大及增強現有的諮詢架構,訂出食物安全的標準
接近政府消息人士稱,經一九九七年禽流感一役後,當局發現監管食品的工作散落到多個部門,分工不清晰,其後又爆發沙士等傳染病,近期再發現輸港淡水魚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政府痛定思痛,決定大刀闊斧重組衞福局,將食品監察及環境衞生的工作集中由一個部門處理,以提高監管效率。
消息人士稱,當局計劃在衞福局轄下增設一名常任秘書長,現任常秘尤曾嘉麗日後將專注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工作,再升任一人負責醫療和社福工作,盛傳此人是現任漁護署署長陳鎮源,局方不會再對外招聘。衞福局又會因應食檢署成立,再增設至少兩個首長級職位,其中一個正是未來的食檢署署長。

應由專業人士主管

但郭家麒批評當局的建議是找藉口讓高官升職,順勢擴大行政權力,絕對是「換湯不換藥」,實際做法應是成立類似醫院管理局的獨立組織或獨立的委員會,並由專業人士擔任主管,「專業人士對於孔雀石綠、蘇丹一號呢啲嘢都好熟悉,唔使話查書先知點做,呢啲人才大學同研究機構比比皆是,唔使D8嘅人工,做呢個工作唔需要官階高嘅人去做,最緊要係佢識做,做得嚟。」

「權責可以清晰啲」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李華明對建議持開放態度,但對於衞福局有意增設多個新職位則有所保留。他認為日後能否改善食物監管的工作,視乎日後實驗室會否增加檢驗樣本數目。
中文大學醫學院食物及藥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陳恩強教授,贊同成立食檢署的建議,他認為這顯示政府重視食物安全工作。
陳恩強說:「咁樣權責可以清晰啲,唔會話有起事上嚟,無人負責,而集中啲實驗室,就唔會浪費資源。」但他批評食檢署仍由政府主導,缺乏消費者的聲音,「除非有巿民嘅聲音,唔係個世界無進步,香港應該有由消費者主導嘅監察組織。」

食環署衞生督察到海鮮檔抽取水質樣本檢驗,日後的工作將由一個部門主管。

市民回應施政報告
《全面檢驗》
邱小姐(文員):「食物安全檢驗檢疫署要真係監察、抽樣調查,先係有用,要包括埋健康食品,食得嘅嘢全面檢驗。曾蔭權成日話強政勵治,希望佢做到。」

《要睇實質》
李先生(資訊科技人員):「加強食物嘅檢驗都好嘅,但要睇佢實質嘅內容,好似檢查渠道會唔會提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