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上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內容包括社會、政治、民生及經濟等項目。經濟方面是筆者所最關注的,但實質內容不多,反而在人力資源方面較有新猷。報告提出了怎樣才能滙聚各方面的人才。
以深圳為例,如果發展當地的高新科技,單靠深圳人才是不夠的,因為特區政策及工資較高的關係,每年吸納了中國各地的人才。同樣地,上海也是因為發展機會多、工資較高的關係,全國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都會到上海碰運氣。上海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為唯才是用。
外國的例子更加多的是,例如倫敦及紐約等金融市場,就有多國專才在那裏發展;而英美大學教育國際化,亦有助吸納專才,把在當地培訓的海外留學生變成該國的人才。
香港早就實施了專才輸入計劃,但僱主要證明有關工種在港聘請有關專業人士很困難,才能有機會獲批。措施過往成效只屬一般,究其原因,如果本身已是專才的話,可以到其他有吸納專才計劃的地區工作,不一定要來香港。如果香港要向其他國家競爭專才,必須要有更遠大及穩定吸納專才的政策。特首在施政報告之中表示,可讓專才先到港,逗留一段時間找尋工作,不用像以前的要先有工作才能來港。對於專才而言,新的計劃對他們更有彈性,香港亦更容易滙聚人才!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