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瑞典工業家諾貝爾以其名於1901年創立的諾貝爾獎,年來獎狀只頒給對五大環節──醫學、物理、化學、文學以及和平等之貢獻者,至於經濟學獎卻遲至1968年才設立,因後者,以筆者膚淺之理解,乃研究人類行為之學問,行為既常變復難以揣測,如何界定其價值或貢獻,故當時受忽略實無可厚非。
今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理性分析中心(CentreforRationalityat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之奧曼教授(RobertAumann)和曾在哈佛大學的肯尼迪學院任教、現為美國瑪利蘭大學(UniversityofMaryland)經濟系教授謝林(ThomasSchelling)共同獲得,他們是以「博弈理論」應用於經濟幫助解釋了諸如貿易戰和價格戰之類的衝突而獲得殊榮。
博弈論亦稱對策論,可以數學方法,用於分析並決定在競爭環境中最適宜自己一方的策略,通常是用於政治或軍事領域,但現今已發展到個人、機構、群體與群體之間解決或承受衝突問題之策略。
科學理論分析衝突
奧曼是以所謂「無限重複博弈」(indefinitelyrepeatedgames)作全面分析,研究在現實社會中,如何倚賴長期合作關係幫助紓緩可能發生的衝突情況,比短期或單次邂逅更有效,因後者有時間的局限性。
謝林則以博弈論幫助理解衝突情況及其所創造的機遇,其論點概括而言,是指具報復能力(capabilitytoretaliate)比抵禦攻擊能力(abilitytoresistanattack)更有用;以及不確定的報復比之確定的報復更為可靠和有效。
中國歷代王朝不也早已存在「博弈」之謀略,不過沒有將其科學化而已。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