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五十多年歷史的中港邊境禁區,可望於兩年內大部份開放。特首曾蔭權昨宣布,開放邊境禁區研究已完成,明年上半年可以公布開放範圍。規劃署的初步研究建議,在邊境土地發展商貿博覽中心、物流中心及新市鎮。
特首表示,香港回歸後與內地已有效遏制非法跨境活動,故決定根據保安部門的意見,將與深圳接壤的邊境禁區範圍大幅縮減,設立新管理線,騰出的土地可作適當利用,但地帶內有許多私人土地和具有保育價值的濕地,加上開發成本不菲,必須先進行審慎的全盤規劃。當局明年上半年將展開規劃研究,諮詢公眾意見,然後制訂發展圖則。
消息人士指出,據保安局的評估,邊境禁區的保安問題已不大,偷渡個案每日不足十宗,走私個案亦不多。目前禁區面積為二十八平方公里,估計禁區範圍可縮減一半以上。當局明年會公布新禁區界線,規劃部門會對開放的邊境土地展開規劃研究及諮詢,預計需時十八個月,規劃完成後禁區範圍可正式縮小。由於禁區屬本港內部事務,所以毋須得到深圳同意。
促開放整個沙頭角
規劃署的「香港2003年規劃遠景的策略初步報告」已對邊境土地的發展進行了初步研究,報告認為邊境土地有不少生態敏感地帶,又缺乏排污及交通等設施,不宜即時發展,但中長期可發展為對深港雙方都有利的高增值用途。報告初步建議,邊境內三個地區具發展潛力,包括落馬洲河套區可發展為中外商貿博覽設施;香園圍可發展為物流中心;缸瓦甫可發展為新市鎮。
北區區議員溫和輝指出:「沙頭角居民被困了幾十年,好似坐監咁,就嚟發癲!」多年來居民生活非常不便,區內全無發展。他認為除了中英街,整個沙頭角都可開放,發展生態旅遊。鄉議會副主席兼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學明認為,禁區內八至九成的地區都可開放,部份土地可發展作工業區及住宅區。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尹德勝表示,新用地可以考慮作綜合多種用途,例如配合政府五大支柱產業的發展,包括汽車零部件、物流、製衣、納米及資訊科技行業,又可以作現代化畜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