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加強與內地各省市溝通,並向在內地的本港居民提供更多支援服務,特首曾蔭權宣布特區政府將於上海及成都,分別成立經貿辦事處,負責華東及西南地區的商貿工作,而一直被外界批評無事可做,應予撤銷的政制事務局反獲擴大職能,局內將設立內地事務聯絡辦公室,粵港合作統籌小組亦併入其中,日後港府駐內地各辦事處由政制事務局管理。
上海及成都設經貿辦
粵港合作統籌小組過去屬政務司司長辦公室麾下,本年的預算約是七百七十萬元,工作主要是為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提供秘書處服務、支援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的工作、及監察聯席會議訂立合作項目的實施情況。曾蔭權在施政報告解釋,擴大政制事務局的職能,是為了更好統籌及推動香港與內地聯繫,以及協調與廣東及「泛珠三角」,以至內地廣闊地區交流合作。
特區政府目前在北京及廣州都有辦事處。曾蔭權在記者會上解釋,新的駐成都及駐上海經貿辦功能與駐粵辦一樣,都是處理經濟發展和商貿工作,和照顧在內地需要協助的港人,這四個辦事處可覆蓋全國範圍,北京辦事處負責首都方面的聯絡、及處理華北方面的商貿發展,華南則由廣東辦事處負責。
學者:難以評論成效
曾蔭權又說,即將成立的上海辦事處負責長江流域的華東商貿;成都辦事處則負責西南商貿,希望所有辦事處能服務港人,及成為推廣香港商貿活動的主要地方。目前駐京辦主任的職級是首長級八級,曾蔭權會見傳媒時則指出,可以檢討駐京辦主任是否需要如此高級。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認為,當局在上海及成都開辦事處恰當,因為兩地位置重要,有助促進與華東地區、及大西北的經濟聯繫,但目前難以評論成效,因為要看特區政府如何安排辦事處工作細節,以及派哪些人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