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溫藍圖紙上談兵

胡溫藍圖紙上談兵

中共五中全會剛通過的第十一個五年(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是胡錦濤上台以來發表的最全面的治國方略,也點出了以胡、溫為首的第四代領導如何超越前朝,用「科學發展觀」構建一個和諧的、相對富裕的小康社會。問題是,此野心非常大的世紀藍圖,並沒有交代胡溫領導層如何動大手術來改造積重難返、甚至千瘡百孔的黨、政與企業機制。
林和立

胡錦濤在當國家副主席時,已提出所謂「科學社會主義」。意思是,儘管蘇聯集團已倒台,但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並沒有過時,完全不需使用甚麼休克療法式的徹底改革來改造現有體制。胡畢竟是工程師出身,而且受傳統教條影響深遠;他深信共產黨本身沒有問題,只要用「科學」的治黨與治國方法,中國便可以富強,而中共可以永保青春、長治久安。

改革與和諧並列

五中全會在討論到「十一五」藍圖時,強調要「認真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關鍵就在這裏,假如前進的阻力就是還沒有擺脫列寧模式的共產黨機制,那怎麼辦?胡錦濤把機制改革與社會和諧並列,意思就是假如大刀闊斧的改革會引起不和諧的話,就不適宜搞下去。
當然,胡溫的科學發展觀有不少可取的地方。例如他們不迷信GDP增長率,認為在達到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照顧到社會公義與環境保護,尤其是不能犧牲弱勢團體的利益。

強調要發揮創意

五中全會並肯定了胡總前兩年提出的所謂「新三民主義」,即「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希望起碼可以推遲社會深層矛盾造成的炸彈的爆發。但我們不要忘記,大陸形成貧富懸殊、「新剝削階層」魚肉貧苦大眾的主因,是共產黨現有機制不能有效制止貪污腐敗與其他「尋租」行為。而且黨、政、軍之間缺乏相互制衡機制。例如中國反貪的最高權威是黨中央的紀律檢查委員會,但紀檢會與其他施法機構基本上缺乏獨立性、亦完全沒有透明度。
「十一五」除多搞了一些對弱勢團體如農民的政策傾斜外,還突出要發揮創意。胡總更強調要「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的確,五中舉行個多月前,胡、溫在各地視察,都不忘指出中國不能滿足於當世界工廠,因為核心技術是外商的,中國人能賺到的附加利潤有限。而且現在中國的出口已佔GDP接近一半,正遭到美國與歐盟不斷膨脹的保護主義的痛擊。

仍然欠具體行動

不過,胡溫領導層可能忽視了,創意與創新要建基於思想開放、允許民眾發表不同意見的社會。「十一五」沒有提出以前胡耀邦與鄧小平津津樂道的「思想解放」與「換腦筋」;在政改方面,「十一五」只重提全國要「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積極穩妥地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等陳詞濫調。
其實中國一般老百姓也許沒有奢望中共真的會放權,但他們卻期盼打出「以人為本」口號的胡溫政權,會拿出一兩招比較徹底管用的措施。例如解決「三農」的老大難問題,國內知識界已提出過可行方法,就是加快取消戶口制的速度,並把土地所有權還給農民,讓這些長期受欺凌的老鄉,起碼有一筆老本作為日後移居城市的安家或創業的「種子錢」。說到底,具體的行動總比開空頭支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