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會否回到飲用海水的日子?施政報告表示,政府已設立海水化淡試驗廠,收集測試數據。水務署透露,在屯門進行的試驗已初步完成,結果顯示每立方米成本超過七元,較東江水成本大約貴一半。
政府已委託顧問即將進行全面水資源管理計劃,為香港長遠食水資源的開拓及運用制訂策略。香港停用多年的海水化淡也是其中一種研究中的食水資源,水務署去年二月起,耗資接近一千萬元委託承辦商在屯門及鴨脷洲設立海水化淡設施,研究是否可行。
屯門的化淡設施位於美樂花園附近,試驗結果顯示透過逆滲式技術把海水化淡是可行的,但成本高昂,每立方米七元以上,遠高於每立方米四點五元的東江水。水務署發言人說,海水化淡試驗目的在於解決香港長遠食水資源問題,短期內使用的機會很低。海水化淡設施明年將會移師鴨脷洲。
海水化淡在香港並非新鮮事物,六四年水荒後,港府積極鑽研海水化淡,七五年在青山樂安排建成當時全世界最大規模海水化淡廠,日產六千萬加侖食水,其後本港漸倚賴東江水,化淡廠八二年停用,九一年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