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新措施 因政治未放行<br>中央大禮未落實

人民幣新措施 因政治未放行
中央大禮未落實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未有就本港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帶來太大驚喜。施政報告披露中央同意擴大的範圍,基本上是在第一階段業務基礎上,作出一些較零碎的放寬。雖然施政報告公布前,已有人降溫,但這一項中央的大禮迄今仍未落實也實在令人疑惑,有消息指這是政治問題。 記者:劉美儀

施政報告【振興經濟】

去年由金管局構思、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提出的人民幣第二階段業務三點建議,包括市場引頸以待的發行人民幣債券、以人民幣作為中港貿易結算貨幣,及容許人民幣存款回流至香港銀行國內分行,作貸款用途等,皆未見在施政報告內。昨日公布的,只是幾項小優惠。
曾蔭權在傳媒答問會中,回應說發展要審慎,「市場期望我們要做的事,債券方面為甚麼沒有提及?人民幣貸款為甚麼沒有提及?」他指出,在增加本港人民幣服務的同時,「亦要照顧人民幣將來流通性所帶來的新風險」,要找到理想的平衡點,「衡量到它對國家所帶來的益處」,不過他重申,隨着人民幣的開放,本港人民幣業務定會擴展。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認為,容許人民幣存款擴展至商戶而不僅是個人戶口,可令目前本港銀行約達二百二十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逾一倍至四百億元以上,人民幣貸款業務因牽涉很多技術細節,不能期望短期內可獲准經營。

考量送禮份量與時機

消息透露,人民銀行作為人民幣業務上的決策把關者之一,已原則上同意第二階段的安排,包括人民幣發債及分階段容許以人民幣貿易結算等。按當局原來計劃,經中央政府首肯,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勾劃新業務方向原則,本月底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率領銀行公會訪京時,會參照前年底模式,與人行簽署相類的諒解備忘錄。
不過,安排最終未落實,消息指關鍵在於中央的政治考慮,就是當局按目前環境對新特首「送禮」份量的評估。現階段不擴大放寬範圍,是「因為時機上適合放寬至這個程度」。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上周便曾表示,人行行長周小川私下指出,個人很希望盡量放寬多些人民幣業務,但礙於一些技術問題要解決。
施政報告昨公布,中央政府已原則上同意繼續擴大香港人民幣業務,除放寬兌換及滙款限額外,亦取消本港銀行發行人民幣卡的授信限額,目前按參與行經清算行處理的個人人民幣卡上限水平,授信額為十萬元人民幣,業界指取消授信上限後,發卡行仍會因應商業考慮及風險管理,自行釐訂各客戶的授信額度。銀行界普遍預期,現時每名存戶每日兌換二萬元人民幣的上限(非客戶為六千元人民幣),有機會放寬至五萬元人民幣。

簽支票安排或可拓展

至於允許香港居民在廣東省簽發人民幣支票消費,銀行界認為,此舉涉及不少具體營運問題,如是否需預先批核的商戶,方能接受清算安排,現時內地只有企業而沒有個人開立的人民幣支票戶口,商戶是否信賴個人簽發的人民幣支票不會「彈票」,仍需適時處理,並非只是讓人民幣存戶增設一個人民幣往來帳戶那麼簡單。消息則指,人民幣簽發支票的安排,廣東省若運作成功,將來會拓展至其他省市。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歡迎中央原則上同意繼續擴大人民幣業務,有關措施將進一步促進兩地經濟融合,及便利兩地居民消費,並使香港流通的人民幣,回流至內地的渠道更完善。金管局前年十一月,與人行簽訂協議,本港銀行獲准經營存款、兌換、滙款及發卡等四項個人人民幣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