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改「規劃」重市場作用

「計劃」改「規劃」重市場作用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昨日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簡稱「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延續了五十多年的發展「計劃」首次變成「規劃」,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內地學者認為,其中傳遞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訊號。

凸顯更注重資源配置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指出,「十一五」規劃傳達的訊號之一是「計劃」讓位於「規劃」,凸顯政府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其次是過多過細的量化指標將被淡化,政府更加注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把握和調控。
陳耀認為,過去中國制訂的微觀具體產業發展計劃,更多屬於市場、企業和資本自我調整的內容。而在市場配置資源的今天,規劃將突出宏觀性、戰略性和指導性,規劃指標少而精。

擴大就業增義務教育

陳耀表示,「十一五」規劃的第三個訊號是政府將克服「越位」和「缺位」,在職能轉變方面邁出新步伐。「十一五」規劃將增加人文和社會指標,如擴大就業,加強義務教育、公共衞生和公共安全,健全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