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晚上十時,西湖邊上的路燈只留下足夠行人認路的幽暗光度,既不浪費能源也不擾亂夜靜,最宜散步。成群少年或談情說愛男女還是有的,就是不多,白天遊客如細菌般密布的情況在晚上卻換了另一個世界。
長住的酒店與工作室都離西湖近,不幾步路便達斷橋殘雪,已過國慶快十月中旬,晚上總算涼快下來,過午夜還有幾分冷意。隔着平靜湖水回望杭州繁華一角,商廈的燈光也消然,愛過鏡平湖水也愛西湖邊上欄杆小。相信斯巴達,要跌落水中要自尋短見都是個人強弱及抉擇,跌得有理,不斷蓋起層叠欄杆是香港城市規劃決策者對香港人的不放心,視他們如幼兒、白癡、老弱傷殘,處處照顧周到,一切以幼兒園規格設計,不論行人路、海邊、行山徑一律築起有礙景觀的欄杆,一些地段缺乏部門共識,竟然出現兩重、三重甚至四重欄杆,既浪費又難看。西湖是杭州人的驕傲,也是中國旅遊點上叫人較自豪的位置,多年前已見它難得地不斷有人打掃清潔。
近年杭州望湖地產價值飆升,但當地政府除了商業城區一角已成事實,絕大部份環湖地段仍保持自然面貌,新建的別墅群都移到山邊林間不礙眼處,更將西湖水域擴大,退耕還湖,將沿岸線增至明朝寬度。植被地段增加,綠化有增無已,連西湖新天地也淡入湖水垂柳,少卻上海同一字號的嗆俗吵雜。
斷橋殘雪一旁的荷花早落,蓮蓬漸乾,肥大高䠷的荷葉綠色漸退,但荷香仍濃,輕步過其間十分享受。沿白堤,踏着不建欄杆麻石板鋪的路邊行人路走向三潭印月,有收費唱戲人,為喝茶夜遊客奉上越劇、黃梅調,在靜夜寬空中很有一番味道。
再過去,日夜兩餐時分熱鬧非凡的百年老店樓外樓前,望向湖心亭,蘇堤那邊便更幽靜了,難禁這份輕鬆溫柔夜色招引,坐在平實木板砌的長椅,想起多年前首次遊杭州就是「樓外樓」煮弄的蜜汁火方、麻婆豆腐、清炒菜心(我們叫小棠菜)最美味最難忘;那時初吃這裏的菜心,十分香甜,後來連香港也有廣東的提供,那甜味便不再遇上。事物太受歡迎太普遍便變質了,惟有近年不斷提升環境素質水平的西湖仍然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