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號太空船將會在今天起隨時升空,還破天荒第一次有電視直播,顯示工作人員有絕對信心。這次只不過是中國第二次載人太空船發射,信心之來源似乎並不是來自經驗,而是對自己的專業判斷胸有成竹。
這次升空計劃成功後,據說下一次是要在太空建站,而到月球登陸,就要到2020年。15年後?豈非比美國落後50年?
美國人盡收天下英才,在大部份領域都是走在時代尖端,就算從這國家大事縮窄為日常生活,我在這裏日講夜講的會計準則,美國都有自己的一套,拒絕跟隨大隊。
雖然大家未必翻閱過美國版的SECfilings(即是那街知巷聞的10-K),但都知道,公司的美國帳目,與閣下平時見慣見熟的本地版是有天淵之別。實際上,同一間公司,假如分別在香港美國兩地掛牌,香港人眼中的公司盈利與美國人看見的公司盈利,必定不同。
本地投資者毋須要連美國那一套會計準則都要學識,但如果多看如何由香港準則計算的盈利,演變為美國人眼中的數字,對大家解開盈利的迷思非常有幫助。明白到盈利數字只不過是公司的表象,其高低起跌,大多時候並非取決於公司的營運狀況。
既然涉獵美國準則可以幫助大家解答盈利的迷思,我想藉此機會介紹一些途徑,讓投資者比較國際與美國準則之異同。
電盈財報堪借鏡
由淺入深,先由最簡單開始。我以前已經寫過,公司年報會有兩地會計準則計算盈利的對照表,這是投資者可以參考的最簡單直接資料來源。
如果要揀選一份公司的財務報表作為入門首選,必定非電盈(008)那一份莫屬。電盈股價雖然令大部份投資者有微言,但它披露的財務資料,總算對投資者教育有幫助。當年電盈狠心地將商譽撇帳這果斷動作,更加可以凸顯國際與美國準則的分別,有助打破盈利的迷思。
六月中,電盈公布的那一份遞交予美國證監會的20-F簡明版,披露了如何由香港盈利蛻變至美國盈利。大家可以見到,兩地準則之分別,可以由香港賺16億港元變成美國蝕156億港元。
要知道何解香港人眼中的電盈有錢賺,而美國人眼中的電盈卻是蝕錢,這份20-F為大家提供了詳盡答案。不過,就算投資者未及細閱內容,必可猜到一定是某些會計上的減值所致。美國人就算是如何離經叛道,都不至於要將電盈做生意賺10億硬說成蝕100億。
兩地計算盈利的差別,的確是因為商譽與無形資產在減值或攤銷這處理分別。不過,新會計準則在這方面已經與美國相似。電盈這一份20-F是最後一次以舊準則制訂,將來如果再有因收購而產生商譽及無形資產的交易,亦不會因此而出現香港人與美國人眼中不同的盈利水平。
除了盈利計算是一個賺一個蝕,股東資金都有極端的差別。香港的電盈仍然是負資產,股東資本已經蝕凸;但美國的電盈,股東資本仍然是正數。換言之,香港的電盈可能照舊被批評為財務狀況欠佳,但在美國投資者眼中,這是一間財政健全的公司,只不過年年蝕錢。
入帳法影響表現
如果不同準則下的不同入帳方法,會令同一間公司有相反的財務表現,投資者就應該醒覺,不可以單靠一兩個帳面數字作出投資決定。因為在現行的會計制度下,差不多絕大部份的項目都只不過是根據不同準則而計算出來的數字而已。除了現金那一項是真實存在而價值如帳面所說,其他全部都只不過是用會計準則這防腐劑保存的屍體,讓大家在公布業績期,可以向這些歷史數字瞻仰遺容。
由淺入深,淺的說過,到深。有志於探究國際和美國準則之異同,可以到德勤的IASPlus(www.iasplus.com)查閱。德勤這個網站,對理解國際準則非常有幫助,有興趣可以嘗試玩玩他們那個互動的網上IAS教材,對於有會計根底的初學者,是絕佳學習法,勝於枯燥乾澀的準則原文。
龔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