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百億救三峽地質災害

當局百億救三峽地質災害

在環保團體反對聲中興建的長江三峽工程,在完成二期蓄水計劃近兩年來,地質災害持續增加,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和輕度地震頻生,當局決定投資一百億元人民幣,全面治理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

庫區地震增加滑坡頻頻

三峽二期蓄水計劃在○三年十一月完成,大壩前水位達到一百三十九米。近兩年,庫區影響所及的四川、重慶、湖北頻頻發生地質災害。官方承認庫區地震活動有所增多,但大於黎克特制二級的地震較少,對三峽庫區及樞紐工程無危害性影響。
最頻繁的地質災害是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內地傳媒曾披露,宜昌至江津之間的大規模滑坡、崩塌共有一千一百五十多處,而且,滑坡還在增加。自前年六月至去年六月,庫區地質災害監測系統發出的滑坡預警就有三十七處。

當局強調不損大壩水利

中央電視台昨日引述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的官員表示,國家將投資一百億元,全面治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這是目前內地最大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其中,早前已投入四十億元,今年計劃投入四十億元,明年再投入二十億元。
對於三峽庫區地震增多的問題,當局強調,三峽壩區屬於地殼相對穩定的地區,歷史上所在地的最大地震震級為六級多一點,但三峽工程是按照七級地震標準設計,即使發生地震也不會影響到大壩的安全,不會影響三峽水利樞紐的正常運行。
中新網/金羊網